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50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16 08:38: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出家若修到阿羅漢的地位,永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了卻分段生死,才算是出家;然而變易生死還是未了,必須要破根本無明(成佛),才算是真出家。故出家是大丈夫事,需要大智慧。

◎    佛制托回來後須沐浴,沐浴後換上淨衣再作功課。從前祖師所訂規矩,拜佛禮懺一定先要沐浴,尤其是禮懺,唯有如此才能起感應。

◎    果能照《華嚴經‧淨行品》普賢菩薩一百四十一願的用心,即能獲得一切勝妙功德,內德圓滿,外面任何境界、人事環境都不能動搖。常言道:「人到無求品自高。」托托不到,「若見空,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托托到了,「若見滿,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把它轉變為菩薩境界;一切無煩惱,豈不就是普賢菩薩嗎?

◎    佛法常說禪定,禪悅為食,禪中之快樂是真快樂,而沒有功夫的人得不到這種滋味。禪定境界內的享受,也只能對有相當功夫的人說才能懂。

◎    修行一定先要聞法,聞法是認識路,修行是走路。信解行證,有一定的步驟,不解而修謂之盲修瞎練。在娑婆世界聞法甚難,障礙重重;生到極樂世界之後,聞法的機緣就多了,風吹行樹都在說法,是一個最好的修行環境。

◎    初發心是成佛的基礎,佛在《瓔珞經》上說,初發心菩薩應具有十種功德:能忍受一切苦難。不受苦不能成就道業。古人講道德、講禮讓、講節儉樸實,行苦行受人稱讚,認為是美德,故修道的環境好;現在若修苦行,被人諷刺誹謗,故今不如昔。有深厚的慈悲心。具足大慈大悲的行願,否則難堅定持久的行菩薩道。培養善根,莊嚴佛土。利益一切眾生即是培養善根,《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供養諸佛。立定志願求殊勝佛法。求法甚難,良師尤未易得,故培養佛教人才為切要之圖。建廟印經均有功德,但若無學法之人,亦無濟於事。護法求法之人尤為重要。求佛智慧。求法是求無上甚深微妙之法,是求佛的大智大覺,不至於求到一點小法就心滿意足。身心平等。一切經論均講平等,凡夫我執法執難除,不易作到,但不能不往此路走。時時提起此一「眾生平等」的念頭。親近善知識。對於自己的品德學問均有饒益。心常柔和。對大乘佛法特別歡喜。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23: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