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凡夫一切作為與性違背,所以不能斷煩惱,了生死;而佛法橫說豎說都是教我們見性。佛常常開示此理,但我們不得受用。若自己依此理檢討身心,曾否作到與佛菩薩一樣,佛菩薩無我見、不執著,果真能入佛菩薩之境界,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 佛所證得佛果上的功德,眾生一發菩提心即與之一樣。眾生與佛是平等的,只是佛的性完全顯露出來,而凡夫的智慧德能被無明障礙著。從初發心即能攝佛果地上的德能。
◎ 六根接觸六塵,只要能令人引發悟道的靈感,樣樣事情都能覺悟,如能善自體會,均是佛法,均是經典。例如每天看見報紙上登載的訃聞,有的年歲不大,就已經作古,想想將來總會輪到自己,為何不趕快精進修持,在有生之年,即儲備好往生資糧,免得臘月三十晚上到來,手忙腳亂。
◎ 看看《淨土聖賢錄》上所載往生實例,其中有的苦修數年即能往生,而我們不成,學佛幾十年,無進步,無成就,道理在不明其體。佛經中所舉的用砂煮飯之例最為恰當,說用砂煮飯,煮一萬年也不會變成飯,因飯之體是米而不是砂。佛之體是菩提心,發菩提心念佛是把握著根本,修行才能得力,日用平常之中少用分別心,二六時中佛號不斷,打一分鐘妄想不如念一分鐘佛號。菩提心包括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無分別心。
◎ 說法時對於某種辭彙一再提及,似嫌重複,其實聞法之人常常得到熏習,使八識田中落有印象,能得莫大的利益。如果我們還沒有成就,現在再聽一千遍一萬遍也不算多。
◎ 法界指空間與時間所包括之一切。第一義是佛所證得的,亦即般若、真如、本性、究極清淨;有此智慧才能斷煩惱,念念與第一義相應,與真如本性相應。本性中一法不立、一塵不染,若常常正念真如,是破無明的妙法,由真如本性透出來的智慧,才能明了法界。故經云:「法界所有皆明了,於第一義最清淨,永破瞋慢及愚痴,彼功德者行斯道。」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