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5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71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3 07:37: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    經云:「遠離於我無惱害。」離開我才清淨,沒有我焉有我所,大乘佛法一發心就無我。大小乘之差別,即在發菩提心上。昔有一羅漢,帶一小沙彌,替他背著包袱隨行。忽然小沙彌發了菩提心,羅漢是有他心通的,發覺後,立時忙把包袱接過來,請小沙彌先行,他背著包袱隨後走;因為小沙彌一發菩提心就是菩薩,羅漢是小乘,自應為菩薩服務。過了一時,小沙彌又退了菩提心,羅漢馬上又令小沙彌背包袱隨行。如此幾次,小沙彌以為羅漢發神經,詢問究竟,經羅漢說明原委,小沙彌始悟發菩提心之重要。

◎    受戒容易,守戒難。持戒必須有智慧,如無智慧無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資相成。內有煩惱,外有誘惑,降伏煩惱需要智慧,俗語說:沒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種,一為止持,一為作持。如五戒之規定均為不應作,為止持,屬自利;作持是必須要作,屬利他。例如受菩薩戒之後,路遇病人必須為其安置照顧,不管即犯戒,謂之作持。

◎    律儀戒是三藏中之律藏,律藏中未包括之事項太多,但持戒者須了解戒律之精神。戒律之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律條文內未規定者,凡屬於善事均應照作,屬於不利者,無論於己於人均不應作。如吸香煙,律未規定,但於己有害即不應吸。

◎    正助雙修,正修是定,助修是六度,正修不著有,助修不著空。無論修那一法門,戒律是共同科目,戒律幫助成就。八萬四千法門均修定,淨土得一心不亂,是念佛三昧,離開戒不成,戒幫助得定。止持是斷絕作惡的增上緣,作持是歷事練心。佛對於眾生習氣了解得太深刻,教導我們的修身方法也太善巧,心常在定中保持清淨心,失去清淨心所修的均為痴福。除非為了度眾生,否則以不接觸繁華世界為上策,出家人更應明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龐居士將金銀財寶沈入江底,有人問他何不救濟世人,他說好事不如無事。心寂靜了即如明鏡一樣,萬事萬物了了分明。

◎    由初學佛到等覺菩薩都要守戒,等成佛之後就不要持戒了,因為佛的行為就是戒律。

◎    今人耐性不及古人,凡事都想在最短期間內完成,因為工業社會時間就是金錢。從前人跟老師學道,一二十年是很普遍的。佛知眾生無耐性,所以對小乘人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說多了恐怕學人退了道心;其實大乘經典說成佛要修無量劫。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05:1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