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體性周曰普,隨緣成德曰賢,真如本性,從十法界之緣現十法界依正莊嚴之相。從性德上說,黃金是性體,如以黃金塑造一尊佛像,便受若干人之禮拜供養;若以黃金塑造一美女,則是隨地獄法界。同樣是黃金,相不同,功德亦異。
◎ 通無量法門才能度無量眾生。無量法門太多,要修一個法門,一門通一切皆通,一門深入是方便,見了性才通一切法門,性德是周的。六祖慧能並不識字,而能講解各種經典,是已見性。博學多聞與一門深入並不衝突,博學是幫助一門深入。
◎ 慚愧的相在唯識中屬於善法,無慚是隨煩惱。《涅槃經》中說自己作惡事受良心的責備謂之慚,自覺羞於對人謂之愧,有慚愧心不會作壞人,中國人謂之知恥。
◎ 四念處之觀身不淨,是令對於身體不要過份愛惜。打破身見即能破我執,才能離開世間,往生極樂世界。
◎ 經云:「彼菩薩心自念言:我無始世來,與諸眾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姐妹、男女;具貪瞋痴憍慢諂誑,及餘一切諸煩惱故,更相惱害,遞相陵奪,姦淫傷殺,無惡不造。一切眾生悉亦如是,以諸煩惱,備造眾惡,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順,不相謙下,不相啟導,不相護惜,更相殺害,互為怨讎。自惟我身及諸眾生,去來現在行無慚法,三世諸佛無不知見,今若不斷此無慚行,三世諸佛亦當見我,我當云何猶行不止,甚為不可。是故我應專心斷除,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慚藏。」這一段經文非常重要,應常常讀誦。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凡夫一番生死即有隔陰之迷,只知眼前眷屬而不知過去眷屬。今生凡與我有來往者,在過去世中均有關係,有恩的,有怨的,有還帳的,有討債的。過去生中與你最親密的,恩怨厚的,債務重的都要到你家裏來作最親密的直屬親屬,還債的人可與你興家立業,討債的人可使你家敗人亡。所以懂得佛法的人一切看淡,處處學吃虧,有債務早早還清;債務了掉,可以減少自己修道的障礙。
◎ 對五欲六塵起貪求心,無有厭足,道業難以成就,往生淨土必有障礙。只要對於世間一絲毫貪求心都沒有,即可隨時往生,感應道交亦從此處來。佛法就是一個「捨」字,能捨得一分,道業即增進一分,捨得多道業高;若貪求無有厭足,必定入三惡道,一入惡道再想出頭就難了。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