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過年時到寺院大雄寶殿中燒香拜佛,希望一年之內人財兩旺,事事順遂;然而一年下來,不如意事仍十常八九。蓋世人僅知供奉大雄寶殿中的金佛,而不知供奉活佛,果然能時時刻刻把一切眾生當作佛供養,必有好的境界,所求如意。
◎ 能依教奉行,即能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根本智才能現前,一般說法是要見性,即本性中之般若智慧,此慧得到之後是現量境界。初住菩薩才有根本智現前,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有根本智才有後得智,根本智是從理體上講的,後得智是從境界上講的。一登菩薩位即得根本智,因直心即是本性。
◎ 「專求如來一切智智」,此係學佛的一個方向,上面的智字指根本智、是實智,下面的智字指後得智、是權智。學佛唯一希望就是求開智慧,修淨土法門將一切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此係手段而非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在求佛的一切智智。
◎ 念是業識,念是五行之想與思,是心所法之一,性體中決無念。若想見性,有念頭即見不了性,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只要認識體,猶如虛空,森羅萬象相上動無妨礙,性之與念本來不二而二。
◎ 念當處起當處滅,剎那不停,病在前念滅後念又起,念念相繼。生滅的現象太忙了,一彈指有六十個剎那,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其細微之處凡夫無法察覺,沒有靜功的不覺其相續,以為是一念。
◎ 一動念就錯了,性體中什麼都沒有。所謂證得實相般若,實際上無所證、無所得;若有證有得,仍然未離名字相,即非實相,成了佛並不有成佛的念頭。開始用功的時候,必須與此果地覺相應,方易見性。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念佛一法是方便之方便。無量法門均為的是見性,不念其他而念佛只是轉換一個念頭。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