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參學能斷惑,眾生無始來的毛病是疑惑。古時求學,跟老師學二三十年,有了相當的基礎,老師才准許到外面參學,最低限度自己能辨別是非真假正邪,就不會吃虧。
◎ 我們的心隨妄境攀緣,所以定不下來。六度中之前四度,均為修禪定的方法。念佛若求一心不亂,如無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焉能得到一心?般若波羅密是理,前五度為事,若無般若,前五度都是有漏的福報,無般若不能稱之為度。
◎ 十大願王以禮敬諸佛列為第一,禮敬並非僅向佛像叩頭禮拜而已,是無論善惡,對一切人均要恭敬,一律平等看待,此係菩薩道之基礎。
◎ 人間有善亦有惡,善固可喜,而對惡世界亦不能生厭惡之心,否則即有分別心,無法行菩薩道。《普賢行願品》中有「恆順眾生」一項,即是不擇善惡一律平等。所有胎卵濕化,種種族類,我皆於彼隨順承事供養,如敬父母,如敬師長,乃至如來,等無有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 魔的大根大本即是貪欲,五欲六塵就是魔。天上的魔王,對於毫無修持的凡夫睬也不睬,因為凡夫還不夠資格;等他要成佛的時候,魔才來干擾。
◎ 「知諸眾生,悉皆如幻」。眾生是因緣和合而現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緣生法皆是幻相。體是空寂的,相是因緣變化出來的,空與有是體與相。雖說性相不二,是說他的性質不二,幻相是空寂的,真性亦是空寂的,性相兩邊均不取是為中道。認識幻相即見到諸法實相,見到實相即見性;既然知道悉皆如幻,自然就不執著。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