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1|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99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9 08:23: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    真實的莊嚴,人寶最為第一。一個道場物質上如何莊嚴均不足為貴,如有真修實練的人在裏面,雖然道場建築簡陋並不算缺陷。做個大廟的住持,寺院建築富麗堂皇,接受十方信眾供養,對於修證便須勇猛精進,作弘法利生的事業,否則果報現前,施主一粒米,消受不得。所以出家人應常存臨深履薄之心。

◎    經云:「知一切業,及以果報,皆悉寂滅。」知一切業,染業是凡夫修的,淨業是聖者修的。染業又分為善、惡、無記業,無記亦屬染業。一切業均有果報,淨業得四聖果報,染業在六道受報,舉心動念無非是業。業與果報皆悉寂滅,如何解釋,殊不甚了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何以說皆悉寂滅呢?因為我們所看見的是虛妄,而佛菩薩所看到的是寂滅相。生滅之中有不生滅,不生滅中有生滅,生滅與不生滅不二,此即事法界與理法界無二,事不礙理,理不礙事。理上是寂滅的,事上是不寂滅的,此是權教菩薩的看法,若理解得深一層,理上是寂滅的,事上也是清淨寂滅的。(詳細經文見《八十華嚴》第二十五卷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    經云:「不分別我及以我所。」離相迴向時,是日常生活中不分別我及我所。我執斷了,即等於阿羅漢。向此路上走,在是非人我上少分別,《金剛經》之破四相亦即此義。我所是我所有的一切,我是假的,我所有的更是身外之物,放下之後應當隨緣,不可執著。在六道中有生死輪迴,即是因為有我及我所,能斷的就是英雄。所謂英雄者,即旁人辦不了的事他能辦。例如斷煩惱、了生死、出輪迴是世間一般人辦不到的,如有人能做到即是英雄,所以廟中的大殿稱為大雄寶殿,其意義在此。

◎    經云:「不分別佛及以佛法。」《楞嚴經》中說:以緣心聞法,佛法亦變為所緣之法。佛是講的性,性那能分別,從相上見性,對一切相不生分別心即是功夫。一切佛菩薩均不起分別念頭,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與一切不相混亂。經中常說行布不礙圓融,樣樣清楚,而心中不起分別,十法界之相均是心中所生的影子。

◎    經云:「不分別眾生及以調伏。」眾生指六道有情眾生,及二乘權教菩薩亦包括在內,若度他們,須調理其心情,並降伏其煩惱。天天幹,盡心盡力去作,長時期去磨練,不起分別;對於惡人亦要敬重他,悲憫其一時之迷。一生無憂無慮是一件大快樂事,衣食足、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真是自在;佛菩薩無時無刻不是身心自在,世間人如真明此理,必然成佛。

◎    經云:「不分別業及業果報。」造作不要分別,果報亦不要分別,三塗也自在,這是已經有了一切放下的功夫。一有分別即有十法界,不分別即一真法界,菩薩造的是淨業,淨業是沒有分別心。凡夫造的是善、惡、無記業,現在所要作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菩薩如以惡業度眾是不得已,他雖殺人亦是善業、亦是大慈大悲,如救五百商主之例,內心中只有慈悲救他之心,絕無惡念私念,故菩薩雖作殺盜淫妄而仍是慈悲心。但凡夫對於此理雖須明瞭,卻莫輕於嘗試,更勿取法,否則必趨於惡取空。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7 22:5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