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經云:「一切凡愚,迷佛方便,執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佛隨機說法,一切六道凡夫及二乘權教菩薩均執著有三乘,殊不知佛所說之三乘是方便說法,非真實說,若真實說則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說五乘更是權巧方便。一乘法即是一真法界,但一乘佛法之理明白之後,自能領悟經中所說之妙義而不執著。佛不隨眾生之根機不能接引眾生,故說三乘,其實三乘是方便,一乘也是方便。因為有三乘所以才說一乘,若不了解佛的方便說法,不解生死涅槃平等之理,不解三界唯心所變,即是迷惑顛倒。境界現前要能辨別,六根接觸六塵須用觀照功夫,如失去觀照則迷,迷則有苦,可見照的作用非常重要。
◎ 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此項理論既難解說,亦難了解。何以說沒有?因為有是假的,無是真的。真相沒有、假相有,如能體會到此中義趣,即證入無生法忍,了解此理即知一切法無去無來,入了此種境界即是圓教初住菩薩。說諸法不生不滅是從空間說的,說無過現未三世是從時間上說的,此一理論等於否定了時間與空間,即禪家所說的明心見性的境界,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本性。凡夫見一切法是有生有滅,佛亦隨順說六道輪迴善惡報應,佛法如此說是權說,不是實說,一切萬法根本成立的原因即是緣生。
◎ 菩薩事業是利益一切眾生,無量無邊法門歸納為六度,等於六個大綱,在家出家均可修。人世間實在是一場夢,執著即要吃大虧,如能放下,當下即得自在。此語真實不虛,而何以境界現前就作不了主?因為無始以來所集的煩惱習氣太重而不能斷除,如真為生死成菩提不可一天不讀經,說也說佛法,寫也寫佛法,天天如此,則煩惱日減,解與行不能分家。「以諸善根普施眾生」,即是以自己所有的善根均施捨給眾生。「決定成熟」,菩薩修回向如此的肯定,若度他一定要度他成佛方為圓滿。自己所有的智慧以及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希望人人均有,盡自己所知道的佛法常常向人解說,此之謂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實際。
◎ 經云:「了一切眾生界無有眾生。」一切眾生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不但理上空,事上也是空,不過是眾緣和合所現的假相而已。人我空、煩惱障斷了,即成阿羅漢,出了三界。學佛的人與人無爭,玉皇大帝讓位給我,我也不幹!何以故?因天人仍有輪迴之苦。「了一切法無有忿諍」,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間,因一切法是空的,說東說西均可,方向無定,佛無定法可說;佛開示我們一切不執著,眾生如不執著,佛就不說法了。《金剛經》的注解甚多,互有諍論,各有一套說詞,所以學佛必須有好的師承,否則必會走入歧途。佛在涅槃時,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一切以經典為依據;且須依義不依語,意思是重要的,文字是次要的,不要咬文嚼字,以詞害意。
◎ 經云:「當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薩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心為萬法之根本,佛是果法,菩薩是因法,學佛無非求得明心見性而已,認識心,一切世出世間法究竟圓滿。學者必須遵從此一原則,不然即是心外求法。佛法中常常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萬修萬人去等等,何以仍然很難得成就?須知學佛不能把路子走錯,應把握要領,如法而修。以自心為出發點,心淨則土淨;自己心中不清淨,尚有人我是非、名聞利養,則環境也就自然的不清淨了。平時得暇,應常看看《高僧傳》及《淨土聖賢錄》,見賢思齊。他們所用的修持方法,並非太困難,少的三五年即有成就;而我為什麼做不到,難道我的智慧道德學問不如古人嗎?非也,放逸懶惰,生死心不切,放不下世間樂而已。
◎ 經云:「應以善法扶助自心。」一切法離不開自性,欲淨其土,先淨其心。理論如此,事相亦如此,事與理要圓融,性是根本,相是枝葉,如只要根不要枝葉,則根有何用?心之相是空相,萬行之相是有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要能分得開性與相就好了,必須要有事作助道緣,以善法成就自心,善法現前,惡法自然就消滅了,六道凡夫二乘權教菩薩亦不例外。「應以法雨潤澤自心」,雨露對於植物有滋潤之功用,學佛亦應以佛法滋潤自心。祖師訂立早晚功課,即有潤澤熏習之意,使道業一天一天的增長,煩惱一天一天的斷除,聽聞佛法也要長期,天天以佛法潤澤。「應以妙法治淨其心」,凡夫煩惱太重,用何方法以對治之?佛說應以妙法治之,同時並應先淨其心。此「妙」字是即相離相,六根清淨,心中一塵不染。「應以禪定清淨其心」,要想清淨自心,必須修定,定無論在家出家均應重視。雖心中重視,往往怠忽,小小不如意境界現前即起爭執,一爭執,定就沒有了。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什麼境界現前均不動心,不隨著外邊境界轉。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