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貧窮布施難,但窮人亦能隨順堅固,小小布施能與性相應,即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窮人無錢布施,可以出力,對於善舉能助一臂之力亦算布施。華藏法施會承各位道友發心助印全套《華嚴經》一千部,甚為稀有難得,現已分贈各位每人一部(計二十四本)結緣,其餘大部份已分贈海內外各圖書館,出錢者當有功德;如財力不足,能撥冗數小時來此法施會,幫助包裝捆紮、寫地址,亦屬布施;如無時間幫忙,對於此舉稱揚讚歎,心中歡喜,亦算是言語布施,一樣有功德。所以布施人人可修。佛門有四眾弟子,出家二眾修法布施,在家二眾修財施與無畏施。故弘揚佛法,在家二眾更應負大部份的責任。
◎ 菩薩示現國王身,非常仁慈,對全國百姓有大布施,「乃至王位,皆無所吝」,其目的在使眾生離苦得樂。但幸勿曲解經義,菩薩行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如請求施捨王位者是一位暴虐之人,即不能隨便施與。所謂「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如施與之使老百姓遭殃,同時亦使得王位者造無間罪惡,將來下地獄受苦,反而害了他。故無論大小布施,均須有智慧。
◎ 大光明表大智慧,佛法徹始徹終都是講的智慧。凡夫無始以來迷惑太深,有大聰明的人能辨明是非善惡,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了,有小聰明的人能辨別利害也算是不錯的,真正曉得是非利害的並不多。印光大師說,如果有人能夠一切放下,一心一意的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 欲弘法利生必先廣結法緣。他人來找麻煩,事實上難免,因為多生來業因感召所致,一切橫逆均應承擔;一心一意放在佛法上,以佛法度人,使其念佛成就往生西方,即等於把他由地獄裏救拔出來一樣。法布施中以印經功德最大,但是必須有人講經才發生效力,故講經說法亦屬當務之急。如發心弘法,必蒙佛菩薩加被與龍天之護持,但是心中要遠離名聞利養,心中空空洞洞,必有感應。
◎ 世間種種行業,一轉變過來,即是佛菩薩的行業。佛菩薩穿衣吃飯都是在修般若波羅密,在日用平常之中注重觀行,即能轉變過來。大乘菩薩是在五欲六塵中修行;小乘人遠離塵勞,沒有善巧方便,乃是笨的辦法。小乘人未見性,般若智慧未開,只能解脫三界之內的生死,而不能解脫三界之外的變易生死,沒有方便智與根本智。若有方便智,在修行中均可轉變為普賢大行。但大乘行如不慎重,亦能發生流弊。菩薩有隨順煩惱行,為度生之方便,對眾生有利益時,迫不得已而偶一為之;如自己程度不夠,幸勿輕於嘗試,阿難已證初果須陀洹,尚且遭摩登伽女之難,何況其他!
◎ 經云:「雖離生死,而於諸趣自在受生;雖現世間,而於涅槃入出自在。」這是乘願再來人的境界。譬如在人道中受生,對於世間諸苦應有感觸,如夙所傳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其一生遭遇亦有種種困境,一切感受自然與凡夫無二無別;但受是身體上的感受,身受心不受,心中清淨一塵不染。乘願再來者在六凡世間受生,於涅槃入出自在,入出不二,入出一如,生死即涅槃。何時才能不二?到了見到性的時候才能不二,未見性仍是二。見性之後,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