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7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鼠有三種,人分三類(轉帖)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1 06:03: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最早發現老鼠有兩種的是兩千四百多年前的李斯。大家都知道建立統一的帝國秦始皇,但並非人人知道秦始皇平定天下第一功臣是李斯。而李斯有緣成為秦始皇的謀士與老鼠有關。 \

李斯讀過幾年書,在縣城謀取了一個糧倉保管員的閒職。這個職位非常低,但也是餓不死的差事。所以,李斯靠這份悠閒的差事可以養家。有錢有房有糧油,老婆孩子熱炕頭。平時跟朋友下棋,朋友們都羡慕他的吃穿不愁的生活。李斯閑著沒事時就養貓捉老鼠。糧倉裡最討厭人的就是老鼠。可有一天李斯突然在廁所裡發現了老鼠,廁所裡的老鼠只靠吃屎活著。他從此開始琢磨倉鼠(糧倉裡的老鼠)與廁鼠(廁所裡的老鼠)到底是同樣的東西還是不同的玩意。 \
  
李斯把倉鼠逮住後染上顏色,放入廁所。結果發現,原本在倉庫裡風吹不到雨打不著天天吃美味糧食的倉鼠到了廁所裡的惡劣環境後也照樣變成了吃屎的廁鼠。然後,他把廁鼠逮住後放入倉庫裡,廁鼠也吃糧食,過上了倉鼠的幸福生活。 \
  
李斯從中得到啟發:廁鼠和倉鼠是同樣的老鼠,只是環境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命運。而現在自己就是“廁鼠”,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吏就是“倉鼠”。李斯便當機立斷放棄“廁鼠”的日子去過“倉鼠”的生活。 \
  
李斯明白,出身于農民家庭,根本沒有機會當上“肉食者”,儘管他明白“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道理。但他不放棄,想到了自己的知識不夠,即使到國王那裡去毛遂自薦,也無法得到認可。李斯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但在那個年代,好的書很難買得到。他知道有位高人,名荀子,荀況是也。此時《荀子》一書還沒有出版。李斯告訴老婆在家裡等,他要去找荀子去學知識,然後去輔佐帝王。老婆以為他瘋了,好好的日子不過了,把這麼好的差事推掉給別人,莊稼主還要謀天下事,太不靠譜了。但李斯告訴她:老鼠分兩種,一種是倉鼠,一種是廁鼠。倉鼠吃米,廁鼠吃屎。吃屎的跟吃米的都是一樣的老鼠,憑什麼我就不能當上吃米的倉鼠?你在家好好照顧孩子,等我的好消息。 \
  
李斯告別了老婆,便去找荀子求學,從上蔡(河南)步行到蘭陵(現在的常州武進)差不多一千公里,成了荀子的旁聽生。李斯刻苦攻讀,認真思考,在荀子那裡他學到了叫做權謀的東西外,還學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然後,李斯到咸陽去找少年郎秦國王子,經過很多艱難的路,他終於有機會認識了嬴政,與嬴政的第一次談話就給嬴政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後來他當上了宰相,與秦王嬴政一起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帝國。他一直與秦始皇左右不離,直到秦始皇死在外地。秦始皇的兵馬俑等陵墓建築也是在李斯的指揮下建設起來的。 \
  
到荀子處求知的還有貴族甚至帝王的後代,最有名的就是樊於期和韓非子。二人算是數千裡外求學。李斯與他倆都是同學,三人對戰算是知己知彼。樊於期被荊軻所騙而自刎、韓非子敗給了李斯都有非常複雜的社會學原因。在政治理論上,韓非子可以與荀子媲美。雖然我更喜歡《荀子》一書,那是個人喜好,《韓非子》一書的水準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不為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就是出於荀子,是他鼓勵弟子們的話,參見《荀子》裡的勸學篇),是自己獨立思考出來的心得,與老師荀子的觀點並不一致。荀子的三大才子比較起來看,李斯的謀略更高些,雖然在理論上沒有像韓非子那樣系統地著述出來。 \
  
當然,李斯也走了一步臭棋而功敗垂成,在歷史上的名聲跟諸葛亮都不能比,事實上,李斯的功勞與才能可與秦始皇媲美。當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秦始皇死後,李斯與趙高合謀廢了長子扶蘇,而立了秦二世。指鹿為馬的趙高過河拆橋,獨斷專行,腰斬了李斯。趙高自己也被秦室所殺,走了雙輸之路。不久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也就呼啦啦土崩瓦解。 \
  
事實上,李斯不知道其實老鼠不是兩種而是三種:除了他看到的廁鼠和倉鼠外還有田鼠。 \
  
廁鼠過著風吹雨打、冬寒夏熱、吃屎的日子,用垃圾食物填飽肚皮。但廁鼠不需要辛勤打洞,總有現成的屎可以吃。 \
  
田鼠要在田野裡辛勤勞作,當過農民的都看到過又深又長的老鼠洞。挖地洞的活不是那麼輕鬆的,雖然“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天然能力超強。田鼠到秋天還要儲存很多食物以度過嚴寒的冬天。 \
而倉鼠則是吃香喝辣的幸運兒,不需要自己耕作就能吃上糧倉裡大量的米麵,過著奢侈的生活。但倉鼠也有難處,那就是被貓殺死的風險不小。 \
  
我認為:按照老鼠的生活方式分類的話,在這裡,也可把人分成三類。 \
  
第一類就是底層不勞而獲的靠吃食品券為生的窮人,不管什麼垃圾食品,反正能吃飽肚子,甚至吃得肥肥胖胖(老黑居多),也不需要考慮積累財富,因為直到死都有免費的飯吃。第二類就是勞工階級,他們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跟田鼠一樣自食其力,還時刻擔心賣力氣的工作失去。第三類就是占人口百分之一腰纏萬貫的大碩鼠們。 而在中國自古至今只有兩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組成的兩極分化社會。 \
  
不論什麼生物,在地球上的壽命都有限。我們不知道老鼠在臨死前有什麼思維,但根據社會學家的調查研究,人在臨死前都有遺憾。 \
  
其實,根據“死前的遺憾”來說,人也可分為三類: \
  
第一類人,自始至終每時每刻想到的都是活下去。也就是“存活”。倒不是說他們真的一輩子都在死亡線上掙扎,而是他們哪怕有錢了,脫離了貧窮,也無法從思想上富有。用英文說這句話比較容易: They can get out of poverty, but poverty cannot get out of them. 當他們有了錢的時候,他們貧窮的只剩下了錢。他們時時刻刻關心的只是自己的錢包與利益。當腰包鼓鼓的時候,他們極有成就感,以為他們成了人上人一樣。這類人死前遺憾的是:死前沒有捨得花錢,突然間要死去了,留下了的金錢再也沒有了用處,又帶不走,要多後悔有多後悔。但當腰包裡的錢損失掉了的時候,身體健壯的他們就選擇跳樓,因為他們認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萬貫之財突然間灰飛煙滅,他們就認為無法存活下去了,因為存活下去的目的已經沒有了。 \
  
第二類人,追求的是名利雙收,有的甚至追求名譽超過金錢利益,所以看得比較遠。在自己贏利的時候也要想到不能敗壞自己的名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類人在基本生活上不差錢,有了溫飽後便知榮辱。更能夠以損失眼前利益而換取長遠利益。與第一類人不同的地方還在於:他們享受的是人生的過程本身,而非存款的多少。這類人死前的遺憾都與功名心太重有關。這類人比利慾薰心的第一類人要好很多,畢竟有很多朋友。而第一類人由於見利忘義,顧不了口碑那碼事。 \
  
第三類人,年輕時既能看破紅塵,又能享受人生的精彩。不論是身處逆境還是順利,都能在探索真理中以人為善。尤其懂得“壞人也為你提供機會”的道理而在面對壞人的刁難時心情平靜。但凡有造就的人,都是在走在小路上的時候碰到了壞人擋路而改變人生的軌跡走上了康莊大道的。所以,有這等智慧的人總是感謝自己的敵人給予的機會,而不是復仇。在允許的條件下盡可能地奉獻社會,在奉獻中享受內心的快樂。博愛精神的偉大,只有這類人才能體驗出來。 \
  
除了第一類人以外,其他人在死前大都遺憾沒有留下任何證據證明自己曾經來到過人間,只有那些完成了自己遠大理想的人除外。匆匆忙忙的來了,突然間就走了,沒有留下自己曾經來過人間的證據,感到悲哀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旅遊到一個地方還想照相留念呢。道理很簡單,來到人間旅行只有一次。 \
  
其實,古人早就有告誡:為了防止死前的遺憾,人生在世要取得巨大成功就要做到兩點:第一,見好書要讀;第二,遇好友要交。看看買不到好書的李斯跑千里之外去求知,就知道讀好書對一生的影響有多重要了。絕大多數人交友看的是對方的貌相、家庭背景,如果能跟國家主席的子女或者億萬富翁的孩子交上朋友,便趾高氣揚。事實上巴結權貴恰恰是思想上當奴隸的表現。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告訴他們要隨機應變,審時度勢,對方有權勢時,甘願給人家當狗;萬一對方倒臺,便落井下石,再找新的巴結物件。然而,人在做,天在看。投機的人到頭來很多要還回去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交朋友的話題很多,因為裡邊包括了男女朋友(找配偶)。人的一生受配偶的影響極大,不論是在社會上的前途還是在家裡的幸福,都受到配偶的影響。 \
  
這裡舉一例。 \
  
一位中年婦女找我要我給她一個建議,她想離婚。她如果算不上剛才說的第三類人的話,也屬於第二類。但她丈夫就是第一類人,而且是第一類人裡邊最糟糕的一族。 “他時時刻刻想到的就是如何佔便宜,哪怕一分錢也要算計。結婚前他偽裝得很好,對我非常大方,我就誤以為他也是一位大方人。結婚後慢慢發現他是那麼齷齪,算計別人時毫不顧及名聲,滿腦子金錢,目光短淺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就連同事婚喪嫁娶的紅白喜事,他一定不參加,捨不得那個錢。但自己家一旦有紅白喜事,一定給哪怕只是見過一面的人發通知。他心理非常骯髒,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我跟他實在沒法過下去了,丟不起人,想離婚。跟他打架,他依然一點都不改。但擔心大家指責我離婚,畢竟有個兒子了,大家對離婚還是議論紛紛的。很為難,就想到了求我給個建議。你要直接,別拐彎抹角說些‘離有離的好處不離有不離的好處’那種沒用的話打發我。” \
  
我告訴她:“雖然說常言道:‘寧拆一座廟,不拆一座墳;寧拆一座墳,不拆一對人’,但我建議你離婚。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麼差的人品,你無法跟他過一輩子的。晚離不如早離。絕不能跟心理陰暗、只想攝取絕不奉獻甚至沒良心的人湊合在一起過日子。在一起呆一天,就是對你人格一天的侮辱,在旁人眼裡你跟他就屬於一類人。”她聽後非常驚訝我的直來直去。我便給她講方孝儒的故事。 \
  
朱棣滅了自己的侄子當上了皇帝後便拉攏方孝儒。方孝儒不肯跟這缺德的皇帝共事,不想用人格換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巨大利益。當然方孝儒知道得罪皇帝的後果那就是殺頭,但他寧肯被殺頭也不肯與之同流合污,當即寫下“燕賊篡位”大罵皇帝。皇帝告訴方孝儒,不合作就滅你九族,何止殺你。方孝儒說,就是滅十族也不跟你同流合污!皇帝成全了他,“汝焉能遽死,當滅十族 ! ” 朱棣就真的殺了方孝儒十族 , 所有數得出來的表親、本族 10 族內八百七十多人一字排開全部淩遲。 \
  
“你看,人的尊嚴哪裡是利益可以交換的!何況你跟他這種小人離婚,對你的兒子是有好處的。為了你兒子的未來,你也要離。你兒子已經有了他的遺傳就很可怕了,還要受他的言傳身教,後果恐怕又是一個小人。讓你兒子早日離開他乃當務之急。要知道,跟這種天天算計別人、在社會上連一個真正的朋友都沒有的小人在一起,是你的恥辱。瞭解他的人都會贊同你離婚。哪怕你自己離婚後吃苦受累,也不能忘記人以群分的道理。不同道,不相與謀。方孝儒寧肯被滅十族,都不與缺德的皇帝同流合污。假如皇帝人品方面沒問題但被外敵打敗了而流落街頭當乞丐,方孝儒一定跟他共患難。哪怕你丈夫是皇帝,小人得志,你也要與他分道揚鑣。另外,你別想改變成年人的天性,有那功夫不如教給肥豬怎麼上樹更有價值。”
  
“方孝儒這種人是不是有病?”她一邊自問一邊起身告辭了。很快大家天涯海角各自一方,後來忙乎乎的也沒去打聽她到底離了沒。我很自責當初沒來得及告訴她這句話:“他自私到了極端地步,如果將來老了他先病倒在床,那你就會照顧他。假如你將來老了病倒在床,他絕不會照顧你,甚至棄之如敝屣。到那時你追悔莫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3 07: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