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說法時對於根性利的人要說真實法,真正的自在解脫,聞思修要同時不可分開段落,分開就把工夫浪費了,而且不能成功。只有聞如說食數寶,只有思可能近於胡思 亂想,只有修難免盲修瞎練,三個合起來謂之三慧學,也是菩薩修行的方法。六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豈不是聞思修在同時嗎?那一法不是如來藏妙真 如性,會的頭頭是道。極樂世界清淨土本是由清淨心顯現的,淨土淨心,本來不二,為攝受眾生,強名曰四土。六塵是虛妄的,不要計較,心才清淨;外面境界不但 有情眾生是善知識,無情眾生也是善知識,不會修的,不求心清淨而求環境清淨。煩惱多不要理他,只注意到佛號,照得住。念一小時佛,偶爾起一兩個妄念,要四 五年的時間;一支香不起雜念,要十年八年的時間。煩惱與菩提可以交朋友,不要理會他,日久即可轉煩惱為菩提,大乘佛法妙在此處。
◎ 般若與淨土同修,關係非常重要,淨土是一切法的歸宿,任何法門均與淨土脫不了關係,研習興趣專於那一宗儘可由之,而捨棄淨土則其所學不過世間學問而已。下列幾個要點應仔細體會之:
(一) 在凡夫位應捨染趨淨故 平常說無染無淨,或者說不垢不淨,這是見性的話,凡夫分別心未除,若無趨捨,學佛的精神振作不起來,必然懈怠墮落。眾生根性不同,法門有深淺漸頓,而捨染 趨淨是唯一途徑,現在是凡夫位,隨順世間因果對待之理,無論作善作惡,六道輪迴總是出不去的。若在人間種了殊勝的因緣,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然後方能成 就;但是有幾個人真正發心,有幾個人發心之後真正精進修持而不退轉?生西方後也不是一天到晚住在淨土享福,而是要每天供養十方世界無量諸佛,所以往生之後 亦不著「住在淨土」之相,求生西方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凡夫在此五濁惡世修行太不容易,不是一生兩生所能辦到,證到須陀洹還要天上人間七番生死;念佛生 西,三五年即有成就,到西方後再修。
(二) 親近彌陀成就信根故 在娑婆世界修行,進進退退須經過一個長遠的時間,培植信根亦不容易,如五根中之第一位即是信根,必須親近阿彌陀佛才能圓成其事。六根接觸六塵,心如如不動 是為正定聚,須經無量劫方能成就,若不親近於佛誠恐退了道心,而且末法時期法弱魔強,一切外緣順逆之境均能使人墮落,縱然種了些善根福德,恐來生一享福遇 不到善知識,能否保持道心不退,毫無把握;而生到西方之後,六塵均能說法,環境不同,能培養菩提有進無退。
(三) 行菩薩道應現起莊嚴妙相之清淨土,以救癡迷著相之苦眾生故 行菩薩道一定要求生淨土,生淨土後可以趕快成佛,成了佛就有能力實現淨土,以滿救度一切眾生之願。故今之求生,正是為了速證無生。
(四) 二邊皆不可著故 一切染幻皆應空有不著,娑婆是染虛妄,西方是淨虛妄,西方極樂世界以及華藏世界均是唯心所現,不是外面來的,知道西方佛全是心中變現出來的,即不著有,而求見佛生西即不著空。非仗他佛之力,自佛不易現前也。
(五) 得體應起用故 二乘有體無用被佛呵斥;本體是如如不動,無來無去,大乘修行應體用具足,求證淨心之體,現起淨土之用,所以要一心念佛,不可以雜念念佛。有人說想一心念佛 總是妄念紛飛,所有妄念均與佛號同時而起,曉得這種情況就有辦法,心裏不要著急,不要理會妄念,不要照顧他,專心照顧佛號,佛號有力量,念念相續,就成功 了。自古以來,念佛人均是佛號與妄念同時而起,只要不理會妄念即是以清淨心念佛。有人臨終往往現起瑞相,他人看到自然生起信心,所以求生淨土,自利中便有 利他作用。
(六) 性體空寂無相無不相故 講到理念,得了一心之後,時時刻刻均是一心;往往在打佛七的時候,偶爾妄念少了一點,以為是得到一心,須辨別清楚。理一心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佛現前心 裏還是如如不動,心中如如不動的時候見到佛才是真的佛現前。慧遠大師一生見到三次淨土相現,到臨終時才告知徒眾。般若講無相無不相,念佛也講無相無不相, 明白此理,才能身心清淨與佛淨土相應。江味農居士說:「念佛須念至一心不亂,至此則念而無念,尚何心土染淨之可說,無相也。而正當此際,阿彌陀佛與諸聖 眾,便現在其前,無不相也。由此可悟念佛義趣與般若毫無異致。」
(七) 知一心作而無礙故 性相本來圓融,染淨本來無礙,一執著,一分別,障礙就來了,不取相亦不壞相,任何相現前均能隨緣。凡說有礙的,因為他不知一切唯心造,即著於外相,要是知 道了這種道理,即可以不著也不壞,性相圓融,一切無礙。淨土與般若,語別而義無別,淨土由有門入,一般人以為淨土著相,般若講空,似相對又似矛盾,實在是 相輔相成,正好兩門合修,則道業日進。
◎ 娑婆世界那裏去找善財?讀書幸勿呆看,善是慧,財是福,福慧雙修即是學善財童子行。時局無論如何變化,自己本身的主意要拿定,莫為世事轉,自己修福慧是自 利,自己有福有慧自然會利他。俗語說:「一人有福,連帶一屋。」自己享福而不肯救人,是自己沒有福氣,也沒有智慧;須知自己的福報是自己前生造成的,看到 旁人遭遇苦難知其前世造作惡業,必須勸其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力量最勇猛的就是發菩提心救度一切眾生。
◎ 福德離開智慧得不到真正的安樂,福與慧均是綱領,法門無量無邊,無智慧不知道何為福報,非福德認為是福德就錯了。例如我們常說的五福臨門中好德是屬於智 慧,若是有錢而不好德,可能為富不仁,慳貪詐偽,作出種種傷天害理之事,反而身敗名裂,禍及子孫。所以必須福慧雙修,才能入道,偏於一邊,均有所缺欠, 「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慧足理無礙,看得破;福足事無礙,放得下」,二者有連帶關係。理事無礙,已入法界;事事無礙是達 到八地菩薩的境界。
◎ 凡夫不覺;外道雖覺不正;聲聞緣覺二乘人是正覺,但是所覺的有限,不過破了人我執,煩惱障破了而所知障沒有破;菩薩稱為正等正覺,正等是等於佛的覺,其所 見的一分本性與佛無二無別;佛的正等正覺是圓滿的,故稱無上,成了佛再也不能加了,通常所講的發菩提心即是此心。
◎ 修菩薩道必須盡心盡力饒益一切眾生。財富是前生修來的,須有智慧才能善用其財,使其發生莫大的效益;最廣最深的功德是佛法,能令眾生度脫生死苦海,超凡入 聖,花費小小的金錢可以培植無量無邊的功德。印光大師說印經可以有十種利益,花錢雖少,獲益無窮;若能離相,則能稱性起修,其功德彌廣。印經流通之外,更 要弘揚,並能身體力行,續佛慧命。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我們如真能相信,依教奉行,自能證入佛之知見。千言萬語,信為第一,信心堅固,功德最 大,但是很難,因為人的六大根本煩惱中疑算一個,是修行的大障礙。有很多聰明才智高超的人就是不相信佛法,世間事樣樣精通,談書畫、談太極拳、談中醫、談 易經、談孔孟,無所不談,而無不專精,但是對於佛法似乎未聞未見,實在太可惜了。假如這些世俗學問藝術棄而不顧,專研佛學,其成就可能斷惑證真,為佛門龍 象。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