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 新療法有效控制病情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9 00:41: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 新療法有效控制病情

60歲賴先生3年前出現手腳麻木、無力,甚至有類似針刺痛,無法拿筷子、爬階梯,並伴隨腸胃不適、便秘、拉肚子等症狀。經就醫確診為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台北榮總參與跨國臨床試驗發現,利用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機轉,可降低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而控制病情,未來可望成為患者的一線曙光。

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表示,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是一種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主要是與運輸甲狀腺素、視網醇結合蛋白有關的轉甲狀腺素發生基因突變,造成類澱粉纖維囤積在人體器官組織上,無法被有效清除,進而侵犯腦膜、心臟、血管、其他臟器或腸胃道系統、眼睛等,影響周邊神經系統相關功能。

林恭平指出,台灣約有100至150個家族有此疾病,患者後代有50%的遺傳機率,發病年齡平均值為男性約55歲、女性約65歲,通常從發病到死亡約8至10年,可能首次門診走進來,但1年後回診就變成坐輪椅進來,再過幾年則臥病在床,甚至失去生命。

林恭平強調,現有藥物可用,效果卻十分有限。不過,國際上有研究團隊發現,利用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的基因治療,可降低產生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及其後續的囤積,進而有效控制、延緩病情,經19個國家、共225名患者參與臨床試驗已證實療效。

賴先生於2014至2016年參與該臨床試驗,每3週接受注射1次,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降低至原本的20%以下,至今仍可自行走路,其他身體機能也恢復穩定。

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任李宜中指出,相關研究成果已於今年7月刊登在國際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且該藥日前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預估之後也有機會引進台灣。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6 03: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