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45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10 07:25: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工業時代講大經真不容易,公私都忙,不能天天趕道場聽經;而學佛要專,心無二用。今日之下要有慧遠大師所提倡的專修道場,研究經義要析入毫芒,尤應融會貫通,如有人環境許可,集少數志同道合之同修,專修淨業,乃是世間最有福報之人。

◎    學佛能否成就在乎願,總願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如想開大智慧要抓著綱領,開智慧要去煩惱,煩惱中見思惑難斷。譬如平常聽經是願意的,甚至 於很有興趣,但是談到斷煩惱(貪瞋癡慢疑)則不願意,如此這般,縱然三藏十二部全都會背也是人家的,毫無用處。

◎    梵行又稱為清淨行,其中含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此為色界以上必須要修學的,沒有四無量心不能生初禪;有禪定而無十善,欲界天也去不了。安世高的同學明經好 施,而煩惱未斷,仍有貢高我慢之心,所以墮入蟒蛇身。慈悲喜捨一個悲字即可以代表,從體起用,不修此行,愚癡煩惱破不掉。

◎    講經有五重釋題之說,即釋名、顯體、明宗、論用、判教是也。此第三項所謂明宗者即宗旨之義,如《金剛經》之宗旨謂明心見性。淨土通常說有四土, 其中實報莊嚴土即是見性的淨土,花開見佛悟無生,即明心見性;未證得無生法忍者生方便有餘土或凡聖同居土。所謂教者即一切經義,宗門修持完全在宗旨上,教 下是在文字上研究,不離言說,為中下根器之人而說之教法。通達乎心性謂之宗通,通達乎經義謂之教通。又如古德研究經典加以注解,如謂《楞嚴經宗通》,此即 說明以禪說明經義;又如某某經說通,此即說明依教解釋該經。

◎    道場中一天不講經,一天就沒有修持,以前大陸叢林中講經法師有數十人之多,某位法師對於某一部經有特別的研究,即專講某一部經,叢林即是佛教大學,解才是 行的大根大本。以行證解,如不能行則為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故行滿而智圓。行滿即是斷煩惱,煩惱有見思塵沙無明,學佛不過斷煩惱而已。斷是心上斷,而不 能由境上斷,智能顯理,有了智慧才能把法性理體顯示出來。理就是智,智就是理,理若是圓圓滿滿的顯露出來了,能與所都要離開。一切造作,無論善惡(如鏡中 之相有善有惡)、順逆境界均接受,要融通,融通則煩惱由根拔去。照一切罪相無非實相,無相無不相,故不染,在境界上即能考驗自己,知道自己到了什麼境界。 只要真正把身心貢獻與佛菩薩,一切順逆境界都是佛菩薩安排的,愈走愈光明,佛菩薩冥冥中加被,而我們自己心中也似乎有一些感覺,並非毫無所知。

◎    《金剛經》所教的修行方法,是以「修一切善,離一切相」為宗旨。自己沒有成就,說法不是度生,不過結結法緣而已。聽經甚久,大經也研究得不少,在日常生活 中,知道如何去作,何為好境界,何為壞境界,不至於走錯路,這是學佛初步的效用,使我們走上了正道。一切境界無欲無求是好境界,因為境界中沒有魔了。弘法 之事都有時節因緣,只是在修行上用功夫,效果不必強求,機緣有一定,只有隨順眾生,隨分隨力誘導之;其方式最好的是法布施,多看經多聽經。佛說法喻為法輪 常轉,輪輦過了地面時,壓平了荊棘野草;以地面比作心地,心地中有無量的煩惱執著,要繼續不斷的壓。心中煩惱如野草,因此古來大德講經說法從無間斷,心中 之草一天不壓即生煩惱;若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聽經,或者有一點效用。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4 16: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