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3|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共相怨害喻 [複製連結]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11 08:56: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這是《百喻經》裡的一個小故事,它以譬喻的方式來說明佛教的義理。

    從前有一個人,和朋友有了不愉快而相互瞋恨,因為瞋的關係,心裡生氣而憂愁不樂。另一個人就問他:你今天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憂愁、這麼憔悴呢?他回答說:因為有人毀謗我,但是我目前沒有力量,不知有什麼方法可以報復,所以一直在憂愁。這個人聽了就對他說:毘陀羅尼咒可以傷害對方,但是這個咒有一個害處,就是它在還沒有傷害到對方之前,會先傷害到自己。這個人聽了非常高興地說:請你教我,雖然這個方法會傷害到我自己,但是只要能傷害對方,即使先傷害自己也在所不惜。

    聽了這個故事會覺得匪夷所思,怎麼會有這樣的心行呢?但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心行。

    陀羅尼是梵語,中文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就是法之根本、法之精髓。當掌握了關鍵,則相對應的法、或是文、或是義也就都能掌握了。也就是從簡單的概念或方式,來幫助駕馭複雜的事物。它是幫助眾生學習的一個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有各式各樣的陀羅尼;譬如聽聞佛法,而想辦法發展一套記憶的方式,使不會忘失,這是一種陀羅尼;找到一些關鍵的方式,使容易理解它,這又是另一種陀羅尼;學法的時候,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循序漸進的方法,也都是一個陀羅尼;又譬如九九乘法表對於學算術來講,也是一個陀羅尼……等。

    故事中的毘陀羅尼,其實就是指我們的瞋恨心。由於習氣的使然, 一旦起了瞋心,如果生氣的情緒沒有得到適當地排解,接下來的心行就是思索著要如何報復,持著報復的心而不捨,就像持毘陀羅尼咒一樣。因此,在還沒有報復到對方之前,這個瞋的心行就已經先傷害自己了,眾生都是這樣傷害自己而不自知啊!

    瞋之危害所以很大,除了對身體的健康是一種傷害外,更因為它會反覆地傷害自己;而且瞋的過患不僅在當下,更會禍延未來無量世。經文裡面,佛菩薩屢次告誡我們說︰「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因為瞋會使眾生遠離,甚至會危害眾生,未來世大家相見的時候,也必然都會興起和當時瞋行相應的不可愛果報。

      對治瞋心並不容易,需要有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忍辱。忍是接受,辱是毀罵侮辱。要能夠接受眾生的毀罵侮辱,這也非常不容易,但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歷緣對境中,找出一個可以幫助自己處之淡然的方法,也就是一個陀羅尼——終究毀罵侮辱沒有實體,音聲聽了就過去了,又何必念念不忘而加深含藏在如來藏中的染污種子呢!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2-25 13:04:22 |只看該作者
希望讀過此篇文章的人永不生瞋恨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 18: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