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54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12 07:39: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初地菩薩見一百個大千世界,二地菩薩見一千個大千世界,愈往上見得愈廣愈大,乃至十地菩薩見到無量世界,但是仍有限度,十方如來見無限量,故曰窮盡微塵。 菩薩見世間有淨有穢,佛見一切世間全是淨土,六道凡夫中之最下劣的眾生所見只有分寸,五眼見的不同,廣狹不同。不管見的大小,見性緣相分,不生分別的時 候,真心即現前;五根接觸五塵境界,歷歷分明,而不分別,現量見性就是真如本性。從見量上說,佛的見量盡虛空法界,下劣眾生所見不過分寸,如何相同?雖 然佛的見量如太陽,而眾生的見量如星星之火,其實火無兩樣,可比作真性是各各眾生本具的。

◎    阿那律是佛十大弟子之一,《彌陀經》云阿樓馱,譯為如意、無貪,過去劫中為農夫,遠種山田,帶飯而食,山中有一道人已修證辟支佛果,七日下山化緣一次, 遇饑荒無人施供,空而回,農夫見而問之,得其情,乃以所帶稗飯一包布施供養,辟支佛接受為咒願曰:「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 樂。」以後阿那律九十一劫受福不滅。阿那律聽法時好睡,被佛訶云:「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生大慚愧,勇猛精進,七日不寐, 因而失明;佛愍而教之,授以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得天眼證圓通,見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菴摩羅果。此果因此間無,屬五不翻之一,故用音譯。道源法師數年前赴 印度朝聖時,曾問及當地人士:印度有一種果名叫作菴摩羅果,究係何物?後拿來一看,原來是臺灣的芭樂。

◎    《楞嚴經》中說顯見不雜,是說明十法界眾生之見量。那是自、那是他,見性是見性,物相是物相,一切物相自然不是見性,見性也決不是物相。物相雖然千差萬 別,同時均為清淨現量之所見,見性無殊,如山與水有差別而見性無差別,由此可以說明見性不雜,性是離相的。佛說「此精妙明,誠汝見性」,所謂「此精妙明」 是指此見精,本妙本明,與物不雜故「妙」,見諸物故「明」,即此妙明真心,誠汝自己見性,「物」「見」分明,顯見不雜。當見性接觸萬法時,是現量的境 界,見到現量境界則是見到諸法實相,所以說見性是周法界,如鏡照外境,根本不雜,根本不染。境界是心變現出來的,心不定如何能有清淨的境界?就是因為把 假的東西當作真的,才有六道輪迴,必須明了境界相本來就是清淨寂滅的。如真見性,一切境界心地坦然,無論何種境界均不與有漏法相應。古來佛門大德,不要說 教下大師,即宗門大師那一人無學問?宗門說「不立文字」是不執著文字,如《大珠和尚語錄》,其中引了多少經典,他如未讀過,焉能引用得上?經典如旅行指 南,不研究經教如盲人騎瞎馬。

◎    物就是物,見就是見,物不是見,物與見就是唯識中之見分與相分,物相是阿賴耶識中之相分。見性與物相並不混雜,比如以燈光當作見性,每盞燈的光明都是周 全室的,每盞燈是能照,燈以外的是所照,如把一盞燈關閉,光就沒有了,而每盞燈的燈光並不混雜,見性在能見時,其能見的是自己,所見的是物相。物見分明, 本不混雜,見性就是自己的真性,本有家珍,反不敢認以為真,這就是一般凡夫的知見。迷了才有六道輪迴,悟了就是一真法界,禪家常說不知痛癢的是死人,知道 痛癢的是凡夫,究竟怎麼辦才對?知而不執著,六根接觸六塵,清清楚楚而心中無界限,不起分別心,現前的境界即是真、即是如。宗門教下手段不同而目的則一, 禪家說離心意識參,《金剛經》說離一切相,都是一個意思。

◎    佛法與世法一樣,自利才能利他,一定先要成就自己,先要在道業學業上有成就。有小成就也能小利他,自行化他是同時並進的,自利是主,利他是賓;成佛之後完 全是利他。一切眾生無一人不求福報,故對於滿眾生願之心應無有窮盡,如不能滿眾生願,自己的成就就有缺陷,佛循魔王波旬之請提早二十年滅度(當時人壽一百 歲),是為了滿波旬之願。學佛要斷惡修善離相,這是無量無邊法門的總綱領,果然能做到無執著,魔王也無法來破壞。

◎    一切眾生經無始劫以來不知道自己在那裏,佛在大經中常說「心是自己」,禪宗說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就是自己,《楞嚴經》說的涅槃妙心亦是此物。不了解 萬物皆是自己,遂失去本來一體的真心,而執心外有實法,乃為成礙之由。若能找到這個心之後,從此即得到大自在,一切苦厄遠離,這是佛法最大的受用。眾生迷 了,認為心在身內,不知自己真心實在的狀況,更不知山河大地以及萬事萬物是自己心中所現的現象,是自己造作出來的;失掉物我一體本有的真心,其害處即是自 己的身心為境界所轉。見性就是自己,見性就是真心;六根接觸六塵隨境流轉,而不知均是唯心所變,若真見了性,對大對小對善對惡均無執著。只要有分別心就不 自在了,不達萬法唯心,遂有心物之分,非惟物不隨心轉,而心反被物礙。譬如作夢,所現的善惡境界均是自己夢中變現的,不是外來的,我們人生也如同在大夢之 中,只是我們不醒而已。永嘉大師說: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是證道以後的話。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4 14:4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