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
- 最後登錄
- 2023-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54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091
- 相冊
- 0
- 日誌
- 5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9-2-14 21:19 編輯
佛家說"緣生而聚,緣滅而散",與農禪寺的緣生緣滅恰恰印證了這句話。
第一次聽聞有人推薦農禪寺因為與自己心目中認知的佛家落差很大而斷然拒絕,12年後因緣際會之下選擇了在農禪寺皈依,2年後緣滅,中斷了與法鼓山和農禪寺的緣聚。12年後屢屢聽聞水月道場的大名起意參訪,才知原來被許多人讚美的水月道場就是原來的農禪寺拆除後新建的道場。
雖然已經12年沒回來,在標明農禪寺的站名下車後還是迅速找到入寺的入口,窄小的巷弄不變,只是左邊似乎全變成了寺產,所以在巷子的左手邊修出了一條人行道,不像以前信眾還得一腳高一腳低的走,也不知道在法會時還需不需要法師諄諄叮嚀禁言小聲以免鄰居抗議了?
新的道場和以前鐵皮屋的方位不同,禪寺給人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從前的拙樸,現在的大氣,拙樸有真,大氣雕琢,當然雕琢更接地氣些,難怪那麼多人讚美水月道場了。不過我還是懷念當初鐵皮屋道場的清靜拙樸,當大氣與拙樸共生就不自竟有違和感。
水月道場據說是當初建築師根據聖嚴法師給的"空中花,水中月"的指示設計的,保留了原有的慈悲門和著名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金剛經名句,只是徒具其形而無其神了。也許從時代感來看目前的農禪寺的確值得稱揚,不過以修行的角度來看,道場浮於表層,如果無出世心,多少部經典書於前也不見功效,僅凸顯譁眾取寵罷了。
如果說當初老和尚的願望是希望弟子發揚農禪的精神,而聖嚴法師的確做到將開山禪寺發揚光大,但法師的願望是甚麼呢?他的弟子有是否做到了呢?在開山禪舍內的介紹則完全沒有提,只有諸多的讚譽讚美,那麼法體到底有沒有成功傳承?
道場中有許多的志工在引導拜佛、解說,頗有進入傳銷場所的感覺。主殿前方有一片好大的水池,四角的蓮花池仍然兼具庭園之美,據說無風時如鏡有風時如花,呈現"空中花水中月"的概念,可惜當天大太陽又恰好是中午,也還不到蓮花季,池中蓮花連葉零散敗落,沒有慧根的我絲毫感受不到任何感動、平靜和禪意。
水池一旁以走道將道場與停車場隔開,立在走道看水月池反而讓我有"入世出世"的感覺,從廊牆入道場彷彿入世,一牆之隔兩個世界,為何我與人所悟正好相反?可能今天參觀人太多,廊外人少安靜的關係吧!
水月池的另一邊有個取名為"禪園"的小小的庭園,八尊不同動作的小沙彌環繞著,這又和以菩薩像為主的道場不同,在陽光下讓人心生愉悅,不過比之舊禪院,禪意還是少了些。
緣好像真的散了,我心變了嗎?心若未變直心即道場,心在哪道場就在哪,何須追尋道場!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