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四、「冥感冥應」。感、應都不明顯,但確實是感應道交。
佛當年出現在世間,那時中國文化水準確實也相當之高。雖高,但還比不上當時的印度。
這是確實的,因為印度人著重修禪定。釋迦牟尼佛在世的當時,一般修定的人,有能力進入欲界天、
色界天、無色界天。在中國,雖然出現孔子、老子、莊子,還沒有能力進入天界。
道理雖講得不少,但事實上還沒有達到這境界。由此可知,印度在修持方面,確實是超過中國人,這是佛為什麼要降生在印度的原因。
譬如當時在中國,對於六道輪迴的事實還不能完全接受。但是六道輪迴的觀念在當時的印度,幾乎每個人都承認。
因為他們在禪定中親見此事,所以六道的情況,在印度的九十六種外道,他們是清清楚楚。
可惜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雖然是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六道是怎麼形成的,他們不知道。
如何脫離六道,他們也不知道。在這情況之下,佛就不得不出現世間,為這些根熟的眾生解決進一步問題。
(一)一切法不離因緣,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
一切法,世間法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緣。即使佛講《法華》、《華嚴》,也離不開因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