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13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71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946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三叉山,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27。 
三叉山3,496公尺,屬於中央山脈,行政區劃屬於花蓮縣、台東縣、高雄市。 
 
地理描述 
三叉山南方有向陽山,北邊連接雲峰。 
其特色為山體平緩且巨大,布有廣闊玉山箭竹草原。 
嘉明湖在三叉山山坳處,另有嘉明妹池。 
 
三叉山山難 
1945年9月10日,二次大戰日本宣布投降後,一架從菲律賓起飛的軍機,載滿已釋放的美軍俘虜,在三叉山東北方撞毀,機上26人全部罹難, 
又造成由日軍警組成之搜救隊(前中後三隊)前隊有26人在途中遇難,前隊生還者僅憲兵曹長後山定1人,史稱「三叉山事件」。 
當時正值國民黨政府與日本交接時期,但日本警方依然決定出動搜救隊。 
根據中央研究院施添福教授的訪談報告指出,搜救隊員包括警官2名、憲兵3名,以及布農壯丁3名等共8人, 
由駐守霧鹿地區16年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為隊長,帶隊上山搜救,9月18日出發。 
搜救隊經過近3天攀爬才抵達失事現場,發現機身全毀,屍塊散落,經回報後,美軍與日本政府決定就地安葬死者。 
但因現場是一大片高山草原,並無適合製作棺材的木料,隨身也未攜帶工具, 
因此臺東廳下令,由關山郡通令各部落會長(舊稱保正),共挑選出壯丁70名,加上警官2名、警守2名、憲兵隊15名,共計89名,組成第二批搜索隊,9月27日出發。 
由於人數龐大,加上攜帶笨重木料,沿途地形崎嶇,搜索隊出發後就逐漸散開,分成前中後三大隊。 
帶頭的是身手矯健,對地勢熟悉的布農族人,殿後的大多是漢人與平埔人。 
9月29日當晚紮營時,據說氣溫極低,必須挖洞覆蓋毛毯保溫。隔天清晨,就發現有人凍死在坑中。 
9月30日清晨出發後,雨勢逐漸增強,天氣明顯變壞,後隊帶隊班長劉金主和隊員邊走邊商量,最後決定暫時撤離。 
回程時風雨大作,隊員不得已紛紛拋棄物品加速逃命,這批來自德高班寮的漢人和水井仔平埔人,就這樣集體逃過一劫。 
此時前隊與中隊已分批抵達飛機失事現場,由於天後逐漸轉壞,負責指揮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根據經驗判斷可能有暴風雨, 
當機立斷要兩隊人馬放下手中木料,中隊立刻回徹下山,前隊留在山上繼續完成安葬工作。 
就是這盡忠職守的決定,讓前隊最後傷亡慘重,下山時遇上暴風雨(當時恰巧有颱風侵襲), 
迷路、失溫、大霧、糧食耗盡,讓隊員們走失分散,各自求生,警部補城戶八十八撐到距霧鹿(警察駐地)僅一山之隔的路旁,最後體力耗盡, 
根據同行者表示,「背靠石壁,雙腿盤坐,口咬毛巾一角,凜然氣絕身亡。」全隊生還者,僅憲兵曹長 後山定 1人。 
 
大鵬空照墜機事件 
2012年8月30日,大鵬航照機失聯。9月1日發現在三叉山東方失事,機上3人正副駕駛及航測空拍員喪生,稱2012年大鵬航空BN-2墜機事件。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