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施捨
愛德善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施捨」。「施捨」並非一個可憐別人的態度,而是彼此相愛的具體表現,關懷我們休戚相關的「近人」。
在「舊約」中沒有特別表達「施捨」的術語,只有些相似的觀念,例如慈祥、慈惠、憐憫、正義等。但舊約聖經非常鼓勵人們濟助貧苦的人,也指出這個行動是出自於天主的恩惠,並可帶來罪過的赦免,使人脫離喪亡,獲得永生(多四7-11)。
到了「新約」,耶穌提高了施捨的動機:「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二十五40),其具體行動即是「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望了我。」(瑪二十五35-36),這個行動應是源自對弟兄姊妹的愛,因此,耶穌也嚴厲斥責那些以善行來圖謀現世尊敬與光榮的人(瑪六2-4)。
「初期教會」的基督徒領悟到「施捨」是仿效基督愛人的最好方式之一:聖保祿不遺餘力地四處奔走,到各教會為耶路撒冷教會募款(宗十一29-30),並且宣講濟貧的偉大善舉(格後八-九)。若望壹書更清楚的教導:「我們所以認識了愛,因為那一位為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也應當為弟兄(姊妹)們捨棄生命。誰若有今世金飾的財物,看見自己的弟兄有急難,卻對他關閉自己憐憫的心腸,天主的愛怎能存在他內?」(若壹三16-17)。
今日教會,每年由梵蒂岡提出一主題,作為特別關注的焦點,今年的主題是:
「無論誰因我的名,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瑪十八5)
教會提供當今的人們一個機會,一起省思現代社會中孩童的情況。他們也許是身體上遭受飢餓、被壓迫、虐待…也許是精神上忍受冷漠、不被關心…我們希望今年的四旬期,能成為喚起大家更關懷兒童需要的時期,不論是自己家中的兒童,或是整個社會的兒童。因為: 兒童是人類的未來。
來源:天主教網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