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每個人都希望追求完美,期待自己的所作所為符合真、善、美的標準。殊不知,在職場、權利場甚至在生活中的每個地方,表現的過於完美往往都會招致別人的猜忌。當猜忌的人擁有能力時,完美的人則更加危險,畢竟人的天性之一就是,很難承認“己不如人”。此時,完美之人則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攻擊和不順,當真是防不勝防!與其如此,不如故意留點無關痛癢的缺點。在古代,聲名狼藉的官員總是比清正廉潔的官員讓皇帝放心。很多時候,很多人通過栽贓抹黑自己來求自保。
戰國時期,秦朝大將王翦與其子王犇在幫助秦王一統天下過程中立有大功,六國之中,除韓國外,其他五國都是被王翦父子所滅。功名赫赫,功高蓋主!在滅楚國之前,王翦堅持帶兵60萬出征,秦王以其年事已高為由,讓他回家頤養天年,派李信和蒙恬帶兵20萬伐楚。結果,秦軍被楚國大將項燕大敗而歸。秦王大怒,這才知道證明王翦的遠見。於是到王翦家中謝罪,請其出山,王翦同意了。出征前,王翦向秦王要求,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購置良田,秦王同意後。大概走了幾裡,王翦又派人向秦王索要金銀,希望能留給自己子孫,大臣們都說王翦很過分,但是秦王卻很開心的同意了。
秦王生性多疑,王翦的這種做法打消了秦王的顧慮,相對其他任何事物,只有帝位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不是圖謀不軌,其他的,都可以賞賜給你!
與此類似的還有蕭何。漢朝建立之初,蕭何全心全意輔佐劉邦,所做之事大多為百姓考慮,但卻被劉邦認為這是收買人心。一次,劉邦出征,蕭何負責運輸錢糧,劉邦每次都問來者,想過在長安做什麼啊?使者說,想過愛民如子,做些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聽完默不作聲!之後竟因為一件小事將蕭何下獄。為了打消劉邦的疑慮,蕭何不得已開始搜刮民脂民膏,侵奪民間財物,被人告發後,劉邦卻認為這無可厚非,反而很高興。劉邦讓蕭何向百姓道歉,心中對蕭何的疑慮也消失了!
人無完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一個人過於完美會讓人覺得不可接近,既然如此,為何不把自己的某個缺點暴露出來呢?這樣反而更容易讓自己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