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13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53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951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北埔 晶瑩芽菜透清甜)
北埔,一個在古蹟上重新打造的小城,有著新與舊的迷人融合,今天除了要帶大家認識道地的竹編手藝、暸解北埔擂茶的故事,更要去看看在地的年輕人,是如何接手經營傳統菜包,還有一起去探訪隱身在北埔冷泉上,所栽植出的有機芽菜!
人物介紹
李謙宏
出生於新竹寶山,家中三代皆以竹編為業,成品經大盤商轉賣至中南部。7歲開始觀摩,民國70年後因農業沒落,改做竹笪;現居新竹縣北埔鄉,為北台灣僅存的竹笪師傅,也是新竹米粉曬架的主要供應者。
李城誌
六年級的李城誌,因為保存傳統竹編工藝的使命感,苦練兩年才磨出技藝,選擇返鄉繼承家中技術,成為家中第五代的竹編達人。
徐智淵
土生土長的北埔人,退伍後回到家鄉從事園藝事業,卻在當時北埔農會總幹事的牽引下,無心插柳,成了把擂茶帶進北埔客庄的第一人,從此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更立志推廣北埔擂茶。
鄒竣宇
北埔客家青年,從小由奶奶一手帶大,祖孫倆感情深厚,年僅二十五歲的他,原在陸軍擔任志願役班長,放假就回來幫忙奶奶,看著奶奶年紀漸長,讓他十分不捨,因此毅然決定退伍後學做菜包,更進而開店承傳手藝。
鄒甘美妹
一開始在家幫忙帶孫子的鄒甘美妹,孫子一個個長大後,鄰居提議有空不妨做客家菜包來賣,勤勞的她立刻動手嚐試,摸索一段時間後,在慈天宮附近店家前擺攤,邊學邊賣,並聽取客人意見調整做法,經過她用心的不斷改良,十多年來鄒記菜包漸漸打出了名號。
曾淮幃
桃園客家人,十五歲就進麵包店當學徒直到二六歲,有一天在醫院遇到一位只剩下一個月生命的朋友,其枯槁的面容和憂傷神情,給了他強烈震撼打擊,於是驚覺健康的重要,從此一頭栽入種植有機芽菜的旅程,希望透過無毒作物的培育和販售,向社會大眾推廣安全友善的食材。
鄭雪平
寶山客家人,長年茹素、注重靜心和養生的他,對食材的選擇和料理的品質更是謹慎以待。
料理小常識
1. 栽種芽菜,首先會用鹽水清洗綠豆作為殺菌,還要把壞豆挑掉,才不會影響發芽率。因為有機栽培的植物,表面比較多菌種,如果洗豆的程序沒有處理好,種下去可能會爛掉。洗好的豆子接著便會送進孵芽間,慢慢地等它長大。
2. 芽菜孵芽間的溫度大概控制在二十度左右,平均四小時灑水一次,除了補充水分,也用來降溫、避免長菌。此外,由於芽菜在栽培過程中,水源中若含有太多雜菌易造成腐敗,於是淮幃在孵豆的水裡,添加牛奶培育的乳酸菌,避免心血付諸流水。
3. 黃豆芽變褐色代表熟成,由於纖維質含量較高,建議煮熟一點再吃。一般餐廳的銀芽料理要去頭去尾,只留中間基本上是為了口感,而天然芽菜則不需這道處理,因為植物的頭尾富含最多營養在其中。
4. 綠豆芽變褐色其實才更好吃,此時甜度最高,並非氧化,而是熟成的表現,在料理方面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此外,俗語有言真金不怕火煉,一炒下去就能見真章,天然、沒有用藥的有機芽菜,即便是在加熱的過程,仍然會保持其原狀和脆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