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13
- 最後登錄
- 2025-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38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951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料理不只拿來填飽肚腩,還可以代表母親、代表國家,以及無可取代的回憶。就像對華新街的新住民而言,那道地的家鄉味,是慰藉鄉愁的最佳良藥;又或者是來自印度的客家鄉親,每天投身在包羅萬象的香料堆,彷彿回味著原鄉的生活印記。今天,就跟著明珠一起去拜訪來自海外的客家鄉親,聽聽他們遷徙來台的生命故事,品嚐一解鄉愁的美味料理,走囉!
人物介紹
蘇良音
永定客家人,民國五十四年移民到台灣,就此安家落戶。華僑移居台灣數十年來,在華新街形成一種聚居型態,維持了緬甸的傳統文化,重現故鄉的情境。
劉清輝
阿輝,緬甸華僑,高中的時候便過來台灣讀書,後來舉家遷移到台灣,更將自家代代相授的印度甩餅,帶來台灣扎根。
劉秀美
阿輝的母親,緬甸華僑,來台灣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
張菊仙
生於雲南的黃媽媽,是一名客家媳婦,四歲那年跟著家人逃難到緬甸,雖然歷經舉家遷移緬甸及台灣的動盪,但傳承媽媽味道的好手藝,仍跟著她一起在台灣落地生根。
黃文旺
黃媽媽的兒子,目前已經接手黃媽媽的雲南料理手藝,豌豆粉也都由大哥每天親手製作。
William
李貴堂,綽號William,印度加爾各答客家人,十多年前就來台灣讀書,時至今日,在台灣也有了家庭。
劉國勇
外號Ivan,是來自印度加爾各答的客家人,燒得一手好菜,曾在印度當過廚師,來台灣一年多,認識了現在的老婆,也有了可愛的孩子,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料理小常識
1. 豌豆粉的料理方式豐富,除了涼拌,尚未凝固的豌豆粉漿,稱為「稀豆粉」,熱熱稠稠的滋味,是天冷時暖胃的最佳小吃,此外,豌豆粉還可以用油炸的方式,炸出一個個外酥內軟的黃金磚。
2. 印度菜基本上分為南印菜、北印菜、宮廷菜等。高溫潮濕的南印以米為主食,偏愛含辣多汁的咖哩料理,口味較重,味道較為辛辣。北印料理注重香氣、較少辣味,口感較溫和,以添加乳製品為其特徵,主食以麵類為主,如小麥粉製成的粗圓餅等。至於宮廷菜乃是集合北印與南印的菜色於一身,提高食物與調理過程的等級,可謂印度美食的頂級代表。
3. 印度料理的本質就是香料的使用,香料即「Masala」,在印度不僅用來開胃,也可以幫助消化。印度菜相當注重香料的搭配,不同食材有不同個性,印度人將不同種類和分量的香料調配一起,巧妙地結合食材,並且在搭配香料同時,也講究香料對身體的療效。
4. Pani puri是印度常見的點心,製作過程先將馬鈴薯打成泥,接著加入各種香料後均勻攪拌,接著塞入酥炸球裏頭,撒上香菜點綴,食用前再加上調配好的香料水,就完成這道在印度常見的街頭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