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0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術繪畫] 木頭人#87-20:旋轉-廖修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4-22 01:01: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木頭人#87-20:旋轉 廖修平

 


廖修平
木頭人#87-20:旋轉
壓克力畫
壓克力彩、畫布
130×163cm
1987
Liao Shiou-ping
Manikan #87-20: Whirling
Acrylic on canvas

作 品 賞 析 
  木頭人系列源自1983年廖修平去歐洲的旅行見聞,在巴黎,櫥窗裡用來擺飾的木頭人激發了廖修平的創作靈感。木頭人是機械文明與工業化社會的產物,而那成規制式、一板一眼、缺乏彈性與人性的特質,與真實社會竟有幾分相似。在「木頭人」系列中,廖修平試圖藉著畫面上木盒與木頭人之間的互動,作為現代社會的譬喻與寓言。他自言:「今天的機械文明,固然帶給工商社會相當大的助益,但當人們生活逐漸被自己創造出來的科技文明所駕馭,使得人類,反而在這機械化文明中成了『機械人』。這正是我想藉用木頭人系列,對機械化社會的反諷。」在《木頭人》系列中,四肢生硬的木頭人可視為現代人的化身,他們誇張的肢體擺動隱射了現代人的男女情愛與家庭親情。不成比例的巨影暗示了現代人的空虛感,畫面上的鉗子、剪刀、螺絲起子、貼布量尺等物件意味著現代人生活在充斥著機械產物的時代中;浮現在箱子底部的彩虹,則象徵了人們在急速運轉的機械時代中,難以企及的平靜與安適。(整理/彭健安)


藝 術 家 小 傳 
  廖修平,一九三六年生於台北,成長於建築世家,幼承庭訓,過著崇天法祖的樸實生活,影響日後他在選擇藝術創作上的主題與風格表現至深。一九五四年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水彩、國畫、版畫無不兼擅。一九六二年至六八年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所及法國國立藝術學院,赴日期間更開始探討銅版、石版畫的技法,課餘時就高橋正人所學到的構成原理與視覺設計,對日後作品「門系列」風格建立,有很深的影響。留巴黎期間,除了研究油畫、同時也在十七號版畫室探討金屬版畫。在巴黎這個不同於東方文化及社會形態的藝術之都,廖修平在思索、反省與探討中尋回自己文化的根,同時投注於版畫創作。一九六八年,為尋求新的發展與成長,他來到紐約,進入布拉特版畫中心研究各種不同的版畫技巧,例如絲網版及照相版,試著將凹凸版併用及彩虹般漸層的運用,擴增了他在版畫表現的領域,於是他在六九年至七二年間得了許多藝術創作獎、並舉行了許多次個展。一九七三年他應母校台灣師範大學之請回藝術系任教三年。一九七七年又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請設立版畫工作室並任教二年半。一九八○年又回到美國。 「從一粒沙裡看一個世界」的探討,是廖修平一貫的目標,從他早年的台灣鄉土的題裁,走到一個抽象、符號式的表現方式;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從中國台灣的傳統出發,而達世界藝術的表現。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7 06:2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