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腸胃科名醫胃食道逆流 戒了這些食物不再火燒心
2019-04-19 00:00聯合報 記者簡浩正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專長胃腸肝膽疾病,看過許多多胃食道逆流病患,沒有想過,這個症狀有一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以下是他發現疾病並要求自己改善的故事。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
我的專長為肝膽腸胃相關疾病治療,並透過內視鏡檢查找出病癥。出生在高雄美濃的我,9歲時就隨家人移民至阿根廷成為小留學生,經過阿根廷國立大學醫學系的醫學專業訓練後,約28歲回台進入新光醫院工作至今,一直以來都在胃腸肝膽科,近年並兼任健康管理中心等單位的行政職。
看診25年來,我看過的腸胃病患,如胃食道逆流、腸胃炎、腹瀉、腸躁症甚至引發癌症等不計其數,加上管理職的繁忙,行政庶務等文書處理,常常是從早到晚都在醫院,進食時間自然就不太正常。
我在診間就時常會準備些巧克力、糖果、餅乾等甜食墊墊肚子。個性開朗樂觀的我,對患者大多很有耐心講解病情,使有些定期回診的病患就像老朋友般,總會順道帶些東西過來,像是我最愛的珍珠奶茶,被餵食的機會變多,看診時間自然也就跟著拉長。
直到一年半前,約莫2017年下半年,可能因工作繁忙加上壓力、作息與飲食不正常等,我的體重直線上升;身高175公分的我,體重接近100公斤、有明顯的啤酒肚,我開始感到胸口有灼熱感,就是所謂的火燒心,那股灼熱感一路燒到咽喉、胸窩、胸腔等,且出現聲音較沙啞、咳嗽不停等症狀。
一開始覺得還好,還能忍受,但後來漸漸睡不好、吃不好,晚上一躺下來胃酸就上來,早上起床根本不想吃東西;而精神狀況一差,連帶出現心情鬱悶、暴怒等,旁邊跟診的護理師都會害怕。
連社交都出了問題,讓我發現事情嚴重性,於是自我檢討。理出自己有著進食、作息跟體重過重等問題,於是下定決心先從減肥開始。
曾胖到連爬一層樓梯都覺得喘的我,不想吃藥控制,我決定採取極端方式:邊運動、戒零食並「勤上節目受訪」,故意看到自己在電視上的肥胖模樣,讓我更有毅力運動。
從前年七月開始,我維持每天跑跑步機半小時,加上三餐按時吃,但食量減半,並戒掉巧克力、炸薯條等食物,讓我在三個月內減下10公斤。啤酒肚消了、體態上也明顯的變好,神奇的是,胃食道逆流的狀況明顯改善,胸口灼熱感消失了、晚上也能睡著,暴躁的情緒也沒了;同時我自己做了超音波檢查,脂肪肝也從重度變成輕度,一切情況好轉。
瘦下來的我沒因此自滿,仍進行第二階段的戒甜食,珍珠奶茶、麵包等也戒了,不過飲食上就回到正常些,偶爾可吃多些。
有健康的體態,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根本;現在的我體重控制在85至88公斤間,雖距離以前住院醫師的75公斤體重甚遠,但我已滿意目前體態,也期許能再瘦到80公斤上下。
在此也呼籲民眾,現在工作壓力大,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胃食道逆流,如常吃油炸、辣、大蒜、汽水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咖啡、茶葉等,都有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而懷孕、肥胖等造成腹部壓力增加,致酸性混合物逆流到食道,也都是危險因子,不得不慎。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症是胃中的胃酸及食物,反逆流回食道內。研究報告顯示,近2成健檢病人有胃食道逆流之症狀或現象,幾乎每5人就有1人。
陽明大學醫學系內科教授、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羅景全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為胸口有灼熱感(火燒心)、胃酸往上衝、聲音沙啞等症狀,另也可能有胸悶、喉嚨不適有異物感等;產生原因眾多,像是食道蠕動異常、胃食道交接處括約肌鬆散、懷孕造成腹部壓力增加等,都是可能原因。
在飲食上,過辣、炸物、甜食、油脂性食物等過量,也可能加重其症狀;而菸、酒、茶、咖啡也會刺激胃酸;此外,肥胖也是因子之一,而據國外研究指出,BMI指數越高,胃酸越難控制。
怎樣才能減少胃食道逆流發生,羅景全提供幾個建議:睡前別進食,以免過多未消化食物囤積在胃裡;將枕頭墊高,則是讓胃與食道在不同高度以免逆流;而減重也是方式之一。如果已不舒服,則建議以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做控制,並側睡來做改善,臨床經驗上,以左邊側睡方式胃食道逆流改善較為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