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高10倍
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0倍,60歲以上民眾每100人中,就有4人有心房顫動的症狀,年逾80歲以上,盛行率更提高到每10人中就有1人;由於有17%的患者對心房顫動沒有自覺症狀,醫師呼籲民眾要注意家中高齡者的心跳狀況。
76歲的簡先生有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病史,最近因心跳過快、心悸不舒服,合併胸悶而就醫。心電圖檢查發現,原來是心房顫動作怪,經給予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後,症狀大幅改善。
成大斗六分院心臟血管科醫師蔡俊雄指出,心房顫動會造成心跳不規則的「心律不整」,心房每分鐘可跳350至600次,沒有正常收縮,反而跳得不規則且非常快速,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喘、四肢無力或頭暈目眩等不舒服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暈厥。
17%患者沒有自覺
心房顫動會引起腦中風的併發症,比一般人中風的機率高出了約10倍;如果發生中風,1個月內死亡率也較一般中風患者高出3倍。
蔡俊雄提醒,並非所有心房顫動的病人都會有症狀,大約有17%的患者對心房顫動沒有自覺症狀,以致難以提早發現。但心房顫動好發於高齡者,家中若有長輩,最好主動幫忙測量心跳有無異常,或定期到醫院健檢。
蔡俊雄說,台灣目前有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可用於心房顫動的中風預防,具有使用更方便、不需常常抽血監測藥物濃度、大幅降低造成腦出血的機率等優點。但並非所有心房顫動患者都適合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例如重度腎功能不全、嚴重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及接受過金屬瓣膜置換術的病人就不適用。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