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內視鏡治療中耳炎 告別「臭耳郎」
「我在跟你說話,你沒聽到嗎?你是『臭耳郎』喔?」一般人或許都不解,何以台語將聽力不好的人稱作「臭耳郎」?其實,這是因為以前衛生條件不佳,不少人耳朵發炎後演變成慢性中耳炎,造成耳膜破洞及耳朵持續流膿的情況,不僅使得聽力下降,又會散發出臭味,所以後來便將聽力不好的人都叫作「臭耳郎」。
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常有門診病患表示,小時候得過中耳炎,導致耳膜破洞、經常流膿,每次發炎就吃藥或滴耳藥水治療,雖然用藥之後感染問題控制下來了,但是聽力仍舊越來越差。
事實上,慢性中耳炎所造成的耳膜破洞,如果沒有妥善修補,以致長期反覆感染流膿,可能引起聽小骨沾黏,更嚴重者若毒素、細菌進入內耳,甚至會造成暈眩或永久性聽力喪失,屆時再想藉由手術改善聽力,為時已晚。
傳統的中耳炎手術方式以顯微鏡為主,但以顯微鏡開刀,最大的問題在於手術易有視野死角,若要增加手術視野,往往得從耳後下刀,如此一來傷口會比較大(約5至6公分),且術後較疼痛、容易出血,因此住院天數較長,傷口包紮繁複,對於外觀及復原皆有影響。
手術無死角 1cm傷口出血少
雖然後來顯微鏡手術方式經過改良,改從耳前入刀,傷口稍小,但仍舊有容易出血及傷口包紮繁複的缺點。
國外發展「中耳內視鏡手術」已超過15年之久,目前國內中耳炎手術也已進展至「內視鏡手術」的階段,技術相當成熟,逐漸蔚為風潮。
以「內視鏡手術」治療中耳炎,優點在於較無手術視野死角,因此只需在耳後髮際線內劃一道1公分的小傷口,便可將內視鏡放入耳道中,進行中耳探查及耳膜修補,術後不易出血,只需簡單包紮,住院1天即可。(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