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不戒掉這3種習慣 你只會越過越窮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5-6 05:31: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畢業五年,似乎是一個職場上的分水嶺,它將原來一起上學的同窗淡化成路人。
有人可能考幾年公務員還沒有考上;有人還在上學,讀研,讀博,出國深造;有人已經自己成了老闆……
而這些差距僅僅是個開始。很多時候,人生上半場培養起來的思維方式與工作習慣,將決定你在下半場的人生層次。
最近哈佛大學出了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你還沒戒掉以下3個習慣,你會越來越沒出息,越來越窮。
1
三分鐘熱度
有個同學畢業後進入了外企工作,但由於英語水平有限,畢業幾年到了瓶頸期,遲遲沒有晉陞。她知道,英語就是她的攔路虎。
於是,有一天她終於下定決心跟我說要重學英語,還做了個計劃:
晚上下班後,利用空閑時間背單詞、做閱讀,至少2小時;早上6點起床練聽力;上班路上背單詞;中午複習鞏固……
計劃聽上去很完美,她也充滿信心和鬥志。結果,只堅持了不到一星期,計劃再次“流產”。起因只是某一天晚上她加班後到家,倍感疲憊,忍不住對自己說: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說吧……
其後,計劃不斷被破壞:晚上被電視劇、綜藝奪走了注意力;早上怎麼也起不來;中午更是困意襲來,直接放棄。
“三分鐘熱度”,讓同學的計劃無疾而終。不只是她,我想大部分人都有過“雄心勃勃的制定計劃,心灰意冷的放棄計劃”的經歷。
下定決心健身,但是跑步沒幾天,就放棄了;
買了一本好書,翻了幾頁,到現在都還沒有讀完
逛完畫展,忍不住報了繪畫班,卻在削鉛筆時就覺得興趣索然;
……
心理學上,“三分鐘熱度”可以用“獎勵與懲罰”理論加以解釋,即人們都追逐短期效益的“獎勵”,而忽略潛在危害的“懲罰”。
這種“三分鐘熱度”,是一種即刻的滿足,缺少對長遠規劃和堅持付出的認識。而一個高效和幸福的人生,絕不能有太多的“三分鐘熱度”。
因為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失敗,其實都是源自於半途而廢。三分鐘熱度的人,永遠體驗不到堅持做一件事成功後帶來的喜悅。
2總找藉口,自我設限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這樣觀點:成功的人都特別聰明且有運氣,而自己
不夠聰明又沒有運氣,所以難以成事。
作家李尚龍寫過這樣一段經歷:
幾年前,他和同事小方,都在一所城市裡當英語老師。白天上課晚上備課,生活像上了發條,雖累,但重複著。
幾年後,小方依舊在上課,李尚龍則成功轉型成了導演、作家。而小方將李尚龍的成功,歸結為聰明、運氣好,卻完全忽略了他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下班很累,同事打開電視,而他打開電腦;同事看節目,他碼字;同事準備睡,他繼續熬。那段時間,他每天一部電影,每三天一本書。筆記記在厚厚的本子上,光是本子,就寫滿了十多個。
而這些,同事小方都選擇性忽略了,她只會繼續抱怨著工作太累,重複性太高……下班後依舊逛街、看電視、睡覺。
遇到困難,不想承擔,很多人都會自動給自己找藉口,因為這是最容易辦到的事,它是我們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常用的手段。卻渾然不覺,當找藉口成為習慣的時候,人正在變得越來越沒出息。
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你一旦為自己找到一個錯誤的藉口,你不久就會再為自己找到一百個藉口。
同時,愛找藉口的人,還習慣給自己設限,殺死自己的潛能力。
習慣在事情還沒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在自己的心裡默認一個“高度”暗示自己:這件事情我肯定沒辦法做好,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後,給自己找了一堆不努力的藉口。
的確,這種心理暗示可以幫你阻擋任務失敗帶來的挫敗感,並給你帶來良好的自我感覺,但是,它卻剝奪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機會。
3拒絕學習,放棄成長
上個月,大學同學小松突然在朋友圈曬了一張錄取通知書。原來,她成功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類研究生。
頓時,班上的微信群爆炸了。畢竟,我們本科階段的專業,和設計、藝術完全不搭邊。大家紛紛在群里恭喜她,大讚她有藝術細胞。
出於好奇,我私聊詢問了她是怎麼辦到的。
小松回答:“哪有什麼天賦和藝術細胞。我原本就喜歡設計,但礙於專業所限,沒法從事相關工作。畢業這幾年,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業餘時間、精力,這幾年的工資幾乎全部都花在這上面了。到如今,才終於有所回報。”
小松的話,讓我這個大學畢業後,就幾乎停止學習的人醍醐灌頂。我不禁想,明明是一樣的起點,為什麼會被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我悲催地發現,原來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人家一直在學習,而我卻愜意地停了下來。
不聰明、沒運氣、不如對方,都是藉口,真正拉開差距的是:一方以為學習已經停止,而另一方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地度過的。
他每天會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能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時光靜靜流逝,他從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終生讀書和學習,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
這部紀錄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註定離不開終生學習。
的確,持續地學習需要費腦子,自我成長需要不斷和自己作鬥爭。遠遠不如躺在家裡玩手機、看電影來得舒服。
但是,保持好學的心態,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將會是你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決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好文天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7 03:0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