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阿挺哥哥 於 2019-5-22 20:52 編輯
二二八公園在靠總統府的那一邊,是一塊兒童遊戲場地,就在遊戲場的前面,有一匹奔馳狀的銅馬,
從馬背和肚子側面光亮的程度判斷,應該是打從擺在這裡開始 ,就一直被小朋友騎著,經年累月地摩擦,
原本被塗抹掉的櫻花圖案竟露了出來。
其實早就看過這銅馬幾百次,不過幾年前對古蹟還沒產生興趣,更別說神社了,馬就是馬有什麼好稀奇呢,
從來沒有注意過它。對日本時代遺跡產生興趣、開始研究神社以後,今天再仔細端詳這匹馬,才發現它不
是玩具,應該大有來頭,令人懷疑它是神社的神馬。
它來自哪一間神社呢?不知道。
為什麼說它是神社的馬呢?一方面是神社有擺放銅馬的習慣,二來,這匹馬很精緻,所展現的眼神、肌肉
線條絕對不是玩具等級,第三,馬肚子上的櫻花圖案正是「神紋」,而且花上有總督府的標誌。
↑銅馬身上的櫻花紋(想像復原圖)。
還是說,這匹馬本來就在新公園裡呢?
在研究過日本時代的新公園地圖後,發現有總督立像,但公園裡沒有馬的存在。如果說,這是單獨擺放
在公園裡的造景,馬肚上就應該不會有櫻花圖案。
還是本來馬上有騎著人,後來人被拆掉了?
可能性極低。光是要把「銅馬」與「銅人」切開就是個大工程,切完後還要修補復原,戰後國府時代
百廢待舉,誰有這技術去把馬跟人安全地切開,然後再修補?如果不喜歡馬上的人,整座熔掉當物資
還比較實際,不會費工夫去切割。
如果,人是站在馬旁邊呢?也不可能,因為馬是奔馳狀態,要總督站在奔跑的馬旁邊不太合邏輯,又不是
要當西部牛仔。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馬本來是在博物館的前面,後來沒地方放了才搬到現在的位置?也許有可能。
但從博物館的老照片上沒發現到有銅馬。
所以,這是單獨的一匹馬,很可能是神社的馬,如果是屬於神社的馬,我所知道的台灣現存的神社銅馬
就有四座了:二二八公園、宜蘭員山神社 、桃園神社、中壢高中。
↑台灣神社的神紋。以代表天皇的十六瓣菊花,中心加上代表台灣總督府的兩個上下一正一反的三角形符號構成。
順便一提,台灣總督府的標誌有點類似現今「台玻公司」的標誌,如果把台玻公司註冊商標上方的三角形的缺口
補起來,就幾乎等於台灣總督府的標誌了。(台玻公司的商標長什麼樣子?請利用]說不定在你家裡的玻璃杯底下也有)
↑豪華無比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