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9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大龍峒保安宮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5-25 02:17: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為祭祀保生大帝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

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保安宮

和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合稱「臺北三大廟門」。

保安宮初創於1742年,本為簡單木造小庵,1804年正式改庵建廟。19世紀後又經

幾度改建,逐漸發展成3000坪的三殿三進式大廟。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該

廟宇為國家二級古蹟(今直轄市定古蹟),2018年11月12日文化部公告升格為國定古蹟 。

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

「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臺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日治時代有兩座廟宇從大龍峒保安宮分靈,一為明治三十年(1897年)板橋江翠保安宮潮和宮,

一為大正五年(1916年)的永和保福宮。


興廟沿革

正殿龍柱

金爐

大龍峒保安宮最珍貴古老的龍柱,創立於嘉慶甲子 (1804) 年,位於三川殿前方,與唯一的「金 亭」隔哈密街相望。


潘麗水所繪之代父從軍壁畫

「真人所居」匾額為保安宮鎮殿之寶,句中嵌入代表主神吳真人的「真人」二字。
大龍峒保安宮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

1742年,移居大浪泵漢人因普生瘴癘,為了祈求醫神力量壓制瘴癘,本地居民便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慈濟宮 乞靈分火來台,於大浪泵落成,取名保安宮。保安宮初建時為一小廟,但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然而在18世紀末,仍只是一座小型木造廟宇。

1804年,四十四坎所在商人集資,將其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大廟宇。經過多年施工後,於1830年完工。1835年後與台灣許多廟宇相同,都是揉合儒(鸞堂信仰)、釋(佛)的道教廟宇。

完工後的這座大廟正式被命名為保安宮,廟名意思有著「保佑同安」的涵義,除此之外,該廟也俗稱大浪泵大道公廟或大浪泵宮。

目前保安宮各殿所奉祀神明如下:

正殿:保生大帝與三十六官將
東邊:天上聖母、福德正神
西邊:註生娘娘與十二位婆姐
西後方:(神將(大仙尪仔):金吒)田都元帥、西秦王爺(神將:黃飛虎)
西側中間:太歲星君
後殿(左而右):玄天上帝、至聖先師、神農大帝、關聖帝君、開山先祖
大樓三樓:三寶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善財龍女、韋馱菩薩、伽藍菩薩
大樓四樓:
斗姥元君,(下方)東斗星君、西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中斗星君
東華帝君
玉皇上帝,(下方)太陽星君、地官大帝、天官大帝、水官大帝、太陰星君,下方~孚佑帝君、關聖帝君、灶神
王母娘娘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下方)雷神、風神、雨師、電母
另外,在清朝年間保安宮有供奉文昌帝君,並在宮內建有樹人書院,之後另建樹人書院文昌祠位在迪化街2段,供奉文昌帝君。



修復與改建

難得進入參拜的正殿內。

難得晉見的正殿內36官將
因該廟多為木造雕樑建物,落成後經過1855年、1868年、1917年、1936年、1967年的五次大幅度重修。其中,1917年的整修規模最大,當時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廟宇師傅,對陣興修,造成現今前殿左右兩邊簷椽雕刻相異,成為台灣少見現存的對場作寺廟。該次整修耗時三年,連同鐘樓等建築約等同現今建築面貌。

因為該廟及其用地於日治時期與1950年-1966年,分別被台灣總督府與國民政府充作學校與軍眷眷村,廟宇增建許多累贅建物。致使1970年代末期,該廟連同廟埕達到最大建物面積,但同時卻略為失去原有建築風貌。

1980年代中期,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大龍峒地區住宅迅速陸續擴張,該廟部分增建被視為違章建築。另一方面,大廟廟埕部分也被劃分道路用地。為因應此項不利因素發展,大龍峒保安宮副董事長廖武治於1994年展開長達七年廟宇整修過程。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2003年頒予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獎牌.
該整修過程採用台灣首先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古蹟整建原則,將所有寺廟建物文物做不損壞原貌的整修。另外,最重要的是該廟將日治時期與二戰戰後所有非廟宇之增建,如鋼柱臺基,鋼架塑膠浪板拜亭及多數鋼筋混凝土建物等等累贅建物拆除。 2003年,保安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資產保存競賽中9個國家,22個參賽專案中脫穎而出,並獲得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對於保安宮的修復工作,大會評委會給予高度評價:「保存興建於1805年的大龍峒保安宮,主要表現於其技術成就,及其為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之雄心範圍之廣與用心之深。該專案採平衡方法,在使用現代科學保護方法和傳統建築及裝飾工藝之間取得了平衡,以盡其所能地恢復此一歷史建物之原貌。其對修復細節之審慎注意及對此專案之慷慨贊助,在保護此建物之宗教和建築上具有重大意義。」


建築特色
大龍峒保安宮坐北朝南,因三殿間隔寬敞,第一進又為五開間的前殿加上左右各三開間的山門,因此從寬達十一開間的第一進正面看去,該廟宛若三座橫向並排的三殿宇。前殿又稱三川殿,牆面為石雕,為19世紀初作品。中門為1804年所建蟠龍八角檐柱一對,是保安宮現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重檐歇山屋頂的正殿,四周環以方柱與八角柱相間的檐廊,正面安蟠龍柱兩對,單蟠龍外柱為1805年所建作品。該殿祭祀保生大帝的神龕兩頭,分別掛陳維英所提楹聯一對,殿外側背三面彩繪巨幅壁畫,是1960年代,臺南春源畫師潘麗水(男,1914年-1995年)的畫作。

後殿面寬十一開間,中奉神農大帝,左右兩側則附祀至聖先師孔子與關聖帝君。殿右為保恩堂,供奉歷代先賢神位。

在後殿之後,附設圖書館共設閱覽室、期刊閱報室以及二間館藏室,並設有凌霄寶殿、大雄寶殿,供奉佛家三寶佛。

2011年4月18日保生大帝聖誕,也有把四佾舞溶入祭典中,與祭孔的六佾舞有些不同。

剪黏
保安宮的剪黏作品獨樹一幟不同他廟。剪黏材料依時間分為四個時期:陶瓷碗時期(清朝)、日本茶碗時期(日治至終戰初期)、彩色玻璃及壓克力時期(終戰初期)、淋湯時期(1970年代後)。自1996年保安宮以傳統的工法,用彩色的磁碗,用專門剪碗的剪刀來剪磁碗片,並且用糯米為黏著劑。傳統工法製作的剪黏,色澤較為沉穩,磁碗片較不易脫落。


保生文化祭
保生文化祭為保安宮每年舉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活動,提升民俗活動素質,將家姓戲、過火、放火獅、遶境踩街等藝術化及精緻化,同時加入廟埕文化新元素:如文物展、宗教導覽、中西醫義診、兒童寫生、攝影比賽等活動,保安宮逐漸蛻變為集宗教、教育、藝術、戲劇於一身的文化機構。

傳統戲曲與陣頭表演
「家姓戲」演出,早已轉型為現代社會中的民俗文化新風貌。其劇種比起過去更豐富,包括布袋戲、高甲戲、歌仔戲、北管戲及南北管演奏,演出團體涵蓋有職業劇團、保安宮社團、學校藝術科系等類。


慶祝保生大帝聖誕千秋。

保生文化祭四佾舞溶入祭典

保生文化祭日籍藝術家表演

保生文化祭放火獅
大道公遶境踩街放火獅
在保生大帝聖誕(農曆3月15日)當天與前一天所舉行的大型祭典,和大稻埕霞海城隍祭、艋舺青山王祭典合稱台北三大廟會,除了神明繞境,於15日當天下午一時舉行過火儀式,於莊嚴隆重的古禮祭祀儀式之後,依照神明所指示的起火龍方向及過火時間準備過火,此活動為祭典的重頭戲。

繞境大抵陣容為保安宮各個力士會(中壇元帥、五穀先帝、保安祖、平安祖、白礁祖、六祖、五祖、四祖、三祖、二祖、老祖)以及其所屬軒社德樂軒之外,另外每年會有不固定參與繞境的廟宇或是北管軒社或獅陣。

2013年12月13日凌晨零點左右,存放部分力士會神轎車社子的附近工場倉庫起火,保管庫受到波及導致神轎車毀損,因此保安宮決議停止繞境三年。

maxresdefault.jpg (201.96 KB, 下載次數: 18)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8 14:1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