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疾病] 阿米巴痢疾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5-30 15:46: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阿挺哥哥 於 2019-5-30 15:47 編輯

阿米巴痢疾(amebicdysentery),是由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病變主要在盲腸與升結腸。

臨床上以腹痛、腹瀉、排暗紅色果醬樣大便為特徵。本病易變為慢性,並可引起肝膿腫等併發症。阿米巴痢

疾預後一般良好,與病程長短、有無併發症、是否及早診斷和及時有效地治療有關。暴髮型患者、有腦部遷

徙性膿腫、腸穿孔及瀰漫性腹膜炎等患者預後較差。


阿米巴痢疾

痢疾阿米巴(溶組織阿米巴,Amoebahistolytica)為人體唯一致病性阿米巴,在人體組織及糞便中有大滋養體、小滋養體和包囊三種形態。滋養體在體外抵抗力薄弱,易死亡。包囊對外界抵抗力強。

(一)滋養體大滋養體20~40μm大小,依靠偽足作一定方向移動,見於急性期患者的糞便或腸壁組織中,吞噬組織和紅細胞,故又稱組織型滋養體。小滋養體6~20μm大小,偽足少,以宿主腸液、細菌、真菌為食,不吞噬紅細胞,亦稱腸腔型滋養體。當宿主健康狀況下降,則分泌溶組織酶,加之自身運動而侵入腸粘膜下層,變成大滋養體;當腸腔條件改變不利於其活動時變為包囊前期,再變成包囊。滋養體在傳播上無重要意義。

(二)包囊多見於隱性感染者及慢性患者糞便中,呈圓形、5~20μm大小,成熟包囊具有4個核,是溶組織阿米巴的感染型,具有傳染性。包囊對外界抵抗力較強,於糞便中存活至少2周,水中5周,冰箱中2個月,對化學消毒劑抵抗力較強,能耐受0.2%過錳酸鉀數日,普通飲水消毒的氯濃度對其無殺滅作用,但對熱(50℃)和乾燥很敏感。

溶組織阿米巴的培養需有細菌存在,呈共生現象。目前無共生培養已獲成功,為純抗原製備及深入研究溶組織阿米巴提供了條件。  


流行病學
阿米巴痢疾分布遍及全球,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見,毒力較強的蟲株也集中於這些地區,呈穩定的地方性流行。感染率與社會經濟水平、衛生條件、人口密度等有關。如溫帶已開發國家感染率為0%~10%,熱帶發展中國家則可達50%以上,農村患者多於城市。夏秋季發病較多,男多於女,典型的年齡曲線高峰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多呈散發性,水源性流行偶有發生。中國近年來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肝膿腫病例,除個別地區外,已較為少見,某些地方感染率已不到10%。

慢性患者、恢復期患者及包囊攜帶者是本病主要傳染源。通過污染的水源、蔬菜、瓜果食物等消化道傳播,亦可通過污染的手、用品蒼蠅、蟑螂等間接經口傳播。人群普通易感,感染後不產生免疫力(即不產生保護性抗體),故易再感染。本病遍及全球,多見於熱帶與亞熱帶。中國多見於北方。發病率農村高於城市;男性高於女性,成人多於兒童,大多為散發,偶因水源污染等因素而暴發流行。

發病機理與病理
阿米巴包囊進入消化道後,於小腸下段被胰蛋白酶等消化液消化,蟲體脫囊逸出,並反覆分裂形成多數小滋養體,寄居於回盲腸、結腸等部位,健康宿主中小滋養體隨糞便下移,至乙狀結腸以下則變為包囊排出體外,並不致病。在適宜條件下,如機體胃腸功能降低;某些細菌提供游離基因樣因子,增強滋養的毒力;滋養體釋放溶酶體酶、透明質酸酶、蛋白水解酶等並依靠其偽足的機械活動,侵入腸粘膜,破壞組織形成小膿腫及潛形(燒杯狀)潰瘍,造成廣泛組織破壞可深達肌層,大滋養體隨壞死物質及血液由腸道排出,呈現痢疾樣症状。

在慢性病變中,粘膜上皮增生,潰瘍底部形成肉芽組織,潰瘍周圍見纖維組織增生肥大,形成腸阿米巴病。滋養體亦可進入腸壁靜脈、經門脈或淋巴管進入肝臟,引起肝內小靜脈栓塞及其周圍炎,肝實質壞死、形成肝內膿腫,以右葉為多。並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腦等,形成遷徙性膿腫。腸道滋養體亦可直接蔓延及周圍組織,形成直腸陰道瘺或皮膚與粘膜潰瘍等各種病變。個別病例可造成腸出血、腸穿孔或者並發腹膜炎、蘭尾炎。

顯微鏡下可見組織壞死為其主要病變,淋巴細胞及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若細菌感染嚴重,可呈急性瀰漫性炎症改變,更多炎細胞浸潤及水腫、壞死改變。病損部位可見多個阿米巴滋養體,大多聚集在潰瘍的邊緣部位。  

細菌性痢疾在發病初期常表現為腹瀉,而無膿血便,稍後才出現典型的膿血便,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菌痢病人的腸道病理變化所致。



阿米巴痢疾

痢疾桿菌經口進入消化道後,在胃內可被胃酸所殺滅。當人抵抗力降低時,痢疾桿菌則經胃進入小腸大量繁殖,有些死亡了的細菌釋放出內毒素,刺激腸壁使其通透性增加。被吸收到血流的毒素,最後可從結腸粘膜排出,使結腸過敏和引起粘膜損害,在此基礎上,痢疾桿菌和腸道其他細菌在粘膜表面和粘膜下繁殖,進一步產生破壞作用,引起炎症反應。

發病的初期,痢疾桿菌分泌的內毒素和炎症刺激腸壁神經末梢,而引起腸管痙攣、腸蠕動增加、腸壁吸收水分減少以及腸壁血管漿液滲出,並出現腹瀉;此後,腸粘膜瀰漫性充血水腫,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伴有大量粘液及纖維素滲出,最後形成潰瘍、出血,才出現粘液膿血便。

阿米巴痢疾的大便特點,可隨腸道的病變轉化而不同,有的呈液狀,有的呈半流動的,甚至為成形的大便,其中可無血液或粘液附著。但在痢疾發作時,由於阿米巴在腸壁內繁殖,引起組織壞死,或因侵襲較深,出血較多,壞死的組織混著血液隨大便排出,就構成了阿米巴痢疾所特有的果醬色、魚凍樣、血腥惡臭且糞質較多的大便。 

臨床表現
潛伏期平均1~2周(4日至數月),臨床表現有不同類型。

(一)無症状型(包囊攜帶者)此型臨床常不出現症状,多個糞檢時發現阿米巴包囊。

(二)普通型起病多緩慢,全身中毒症状輕,常無發熱,腹痛輕微,腹瀉,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帶血和粘液,血與壞死組織混合均勻呈果醬樣,具有腐敗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養體與大量紅細胞成堆,為其特徵之一。病變部位低可有里急後重感。腹部壓痛以右側為主。以上症状可自行緩解。亦可因治療不徹底而複發。

(三)輕型見於體質較強者,症状輕微,每日排稀糊或稀水便3~5次以內,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或無腹瀉,僅感下腹不適或隱痛,糞便偶見粘液或少量血液,可查及本病包囊和滋養體。無併發症,預後佳。

(四)暴髮型極少見,可因本病原感染嚴重,或並發腸道細菌感染以及體質虛弱,可呈暴髮型。起病急驟,有明顯中毒症状,惡寒、高熱、譫妄、中毒性腸麻痹等。劇烈腹痛與里急後重,腹瀉頻繁,每日數十次,甚至失禁,糞呈血水、洗肉水或稀水樣,頗似急性菌痢,但糞便奇臭,含大量活動阿米巴滋養體為其獨特。腹部壓痛明顯。常因脫水至外周循環障礙、或伴意識障礙,甚至出現腸出血、腸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預後差。

(五)慢性型常因急性期治療不當所致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使臨床症状反覆發作,遷延2月以上或數年不愈。常因受涼、勞累、飲食不慎等而發作。患者常覺下腹部脹痛,久之乏力、貧血及營養不良。右下腹可及增厚結腸,輕度壓痛;肝臟可腫大伴有壓痛等。糞便內可混有膿血、滋養體,有時有包囊。

(六)其它型阿米巴病可見泌尿道、生殖系統、皮膚等處感染,但極少見。亦可以併發症起病,容易誤診。 


診斷檢查
1.檢驗 ①大便常規,注意找痢疾阿米巴滋養體及包囊。②血常規。③必要時送大便培養痢疾桿菌與痢疾阿米巴原蟲,入院時及次晨各送一次,以視有無混合感染。

2.特殊檢查 慢性病例治療前後作乙狀結腸鏡檢查,並刮取標本檢查痢疾阿米巴原蟲,如疑有並發阿米巴瘤或腸息肉及疑為炎症性腸病、腸結核、結腸癌等疾病時,應做纖維腸鏡檢查及活檢或腸道鋇劑X線檢查。

3.疑似病例 根據條件酌情選送痢疾阿米巴原蟲特異性免疫學檢查。

4.診斷性治療 疑似病例可用抗阿米巴藥物作診斷性治療。  


出ˋ處 : http://cht.a-hospital.com/w/%E9% ... 4%E7%97%A2%E7%96%BE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5-30 19:56:51 |只看該作者
防止阿米巴痢疾就是要洗手,吃東西前要洗手,可惡的蒼蠅和蟑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15: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