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功敷四海水仙宮
長和宮在清同治2年(1863)於左側增建格局形式相仿的「水仙宮」後,形成主次雙軸平行並列的「雙宮奇景」,為臺灣史上罕見的寺廟發展生態。
新竹長和宮因建於古代新竹北門城樓外,俗稱「外媽祖廟」,與新竹竹蓮寺、新竹都城隍廟並稱新竹三大廟。
當時竹塹(新竹古地名)地區臺閩貿易多利用北門外竹塹港通航,因舟楫往來頻繁商業盛行,於是船商組「船頭行會」即「水郊會」,鑑於重洋險阻,於是合力自湄洲媽祖廟恭請媽祖金身隨航護佑,並於乾隆7年(1742)在北門外建廟宇,以湄洲祖廟正三媽為主祀神,後殿同祀水官大帝、水仙尊王。
清嘉慶24年(1819)進行建廟後首次重修,清同治2年(1863)左側啟建「水仙宮」,將後殿主神水仙尊王移入水仙宮為鎮殿主神,後殿則改奉觀音菩薩,而成今日「雙宮奇景」。歷經日治、光復後多次整修,民國69年(1980)增建文昌殿,民國74年(1985)列為新竹市定古蹟。
水仙宮
新竹市北區北門街135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