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7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植栽技術交流] 章魚蘭 : 繁殖技術與栽培技術 [18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6-1 05:11: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zebron 於 2019-6-1 07:15 編輯

章魚蘭 : 繁殖技術與栽培技術





章魚蘭又名扇貝蘭、貝殼蘭、圍柱蘭,因其唇瓣宛若美麗的扇貝殼而稱為扇貝蘭,又形如古怪的章魚而得名章魚蘭,是蘭科章魚蘭屬常綠合軸生長性植物。其假鱗莖密集生長成簇,卵圓形、圓柱形或圓球形,高 3 ∼ 12cm,頂端及近頂端著生 2 ∼ 4 枚革質葉片。花序自假鱗莖頂端長出,分枝或不分枝,具 2 ∼ 15 朵花,花徑 3 ∼ 7cm。萼片與花瓣形狀與大小相似,狹長或橢圓形。花朵由下向上逐次開放。花色有黃褐色、綠色、粉色、黃色、白色、紫色、紅褐色等,唇圍繞著蕊柱,中裂片較大,腎形或心臟形,有白色、粉紅色,有時有色斑。花期夏秋季,單花壽命可達 25 ∼ 30 天。章魚蘭唇瓣較闊大,形狀、色彩美麗,尤其有些不倒置的種類非常誘人,株形不大,適於家庭室內陳列,易生長與開花。




章魚蘭大多數為附生或石生,全屬約 240 個原生種,其中章魚蘭屬約有 10個種,主要分布於美洲熱帶,自美國佛羅裡達州、墨西哥、西印度群島向南經中美洲各國至南美洲的巴西,包括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地。主要有螺形章魚蘭、白花章魚蘭、狹葉章魚蘭、心形章魚蘭、小章魚蘭、黃花章魚蘭、清波章魚蘭、香花章魚蘭、南美章魚蘭、巴魯斯章魚蘭、馬氏章魚蘭等原種。此外,還有國外育出的新品種金色章魚蘭 ( 雜種 )、紫紅章魚蘭 ( 雜種 )、純黃章魚蘭、矮生小章魚蘭、紫紋章魚蘭、斑點小章魚蘭、紋瓣章魚蘭、布拉章魚蘭等。



章魚蘭多分布於海拔2000m以下、具季節性干旱的橡樹林或落葉森林的樹干及光照石上,也有的生存於低海拔無樹的全光照平原地區。章魚蘭喜全日照或半日照環境,耐寒性強,全年生長適溫為 15℃∼ 32℃,冬季溫度低於 5℃時要入室避寒,尤其是北方地區進行盆栽生產時,需在加溫溫室內生產,華南地區可露地越冬。


小章魚蘭





巴魯斯章魚蘭




香花章魚蘭





白花章魚蘭




馬氏章魚蘭





章魚蘭繁殖





章魚蘭可用無菌播種、組織培養和分株等方法繁殖。

無菌播種 章魚蘭開花期需進行人工授粉,一般在開花后 3 ∼ 5 天授粉效果最好,開花時間過長會影響授粉效果。一旦授粉成功,由子房發育成蒴果,即可採收成熟的綠莢。莢果採收后不能久存,應盡快在無菌條件下切開蒴果進行播種。一般從播種到萌發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播種培養基採用 1/2MS 或花 寶 1 號 3g/L+ 乳 蛋 白 2g/L+ 香 蕉50g/L+ 蔗糖 20 ∼ 35g/L+ 瓊脂 8g/L,pH 值 5.2 ∼ 5.4。 播 后 當 萌 胚 形 成1.5 ∼ 2mm 的原球莖,可接入 1/2MS+6-BA1.0 ∼ 1.5mg/L+NAA0.2 ∼0.25mg/L+蔗糖 20g/L+CH2.0g/L 的培養基上對原球莖的進行增殖,增殖倍數一般能超過幾倍以上,如果將原球莖轉入1/2MS+6-BA0.2mg/L+NAA0.1mg/L+蔗糖25g/L的培養基上,可使原球莖出芽成壯苗。當壯芽有一點高度后,可將芽接種在1/2MS+NAA0.5mg/L+BA0.1mg/L+香蕉泥 70g/L+ 蔗糖 25g/L 的生根培養基中,4∼6周后,長出根可出瓶栽培。以水苔或樹皮作為移栽基質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達 95% 以上。



組織培養 除用無菌播種外,還可選取健壯的母株新芽、花芽或假鱗莖生長點的分生組織進行外植體快速繁殖。外植體滅菌后,切割成長 1.5cm 的莖段接種在NS+6-BA1.0mg/L+NAA0.5mg/L+1% 椰子汁的培養基上,30 ∼ 40 天誘導出類原球莖。類原球莖在相同的培養基上繼代培養,30天左右可增殖兩倍以上。類原球莖在 VW+6-BA2.0mg/L+NAA0.2mg/L+蔗糖30g/L+瓊脂0.7%的培養基中可大量增殖並分成小苗。分化的幼苗在 1/2MS+NAA0.5mg/L+活 性 炭 1.0g/L+ 蔗 糖 25g/L+ 瓊 脂7g/L 的 培 養 基 上 進 行 生 根,pH 值5.5 ∼ 5.8,培養溫度 24℃∼ 26℃,光照強度 1500 ∼ 2000lx,光照時間 12 小時,40 天左右即可生根。選擇鬆樹皮作為移栽基質,組培苗在溫室中進行煉苗,先密封放置 2 ∼ 3 天,再開蓋 1/3放置 2 ∼ 3 天,最后將蓋子全部打開再放置 2 ∼ 3 天,整個過程用遮陽網作遮陰處理。隨后將幼苗從瓶中取出並沖洗干淨,在干燥的環境下放置 12 小時,然后進行移栽,先用熱水浸泡鬆樹皮,然后取出。移栽時在塑料花盆底下鋪較大的樹皮,上層用較細小的樹皮,移栽后澆透水,放入溫室內保持溫度20℃∼ 25℃,空氣濕度 70% ∼ 85%,光照強度 8000 ∼ 11000lx,20 天后新芽生長確定成活,可進行正常的肥水管理。




分株繁殖 多在春季植株旺盛生長前將盆栽 2 ∼ 3 年並已長滿盆的植株進行分株。分株時先將植株從盆中脫出,去掉舊基質,剪除干枯葉片、過老的假鱗莖和枯死的老根,再將植株分切成數叢。分切操作時不可碰傷新芽和新根。分切后的每叢至少保留 3 個假鱗莖,這樣不會影響分株后植株當年開花。上盆時要使有新芽的一面向著盆沿,並為新芽留出 2 ∼ 3 年的生長空間。植株栽種深度以假鱗莖基部稍低於盆栽基質表面為好,不可過深或過淺。盆栽后放置於半陰處,3 ∼ 5 天不必澆水,讓分株中受傷的傷口愈合並防止引發腐爛病。隻需每天向葉面少量噴水,保持植株不干縮即可。待新根和新芽進入正常生長后,即可進入正常的栽培管理。


紫色大章魚蘭





布拉章魚蘭




矮生小章魚蘭




章魚蘭栽培管理



溫度和環境 章魚蘭生長強健且易開花,通常每年可開花數次,花期較長,長達 4 ∼ 5 個月,但原產地不同的種,對栽培環境要求各不相同。產於熱帶低海拔地區的種及其雜交種,通常無明顯休眠期。產於高海拔地區的種則休眠期十分明顯。喜光照,若光照不足生長纖弱,開花較差,夏季晴天應遮陰50%∼60%,冬季北方溫室中不需遮陰。多數種在中溫環境中栽培生長良好,夏季中午最高溫度 35℃以下,冬季夜間最低溫度 5℃,冬季若溫室溫度低,需保持根部稍干並增加光照,否則葉片逐漸枯黃,根部變成黑褐色,最后造成部分植株死亡,沒有死亡的植株春天溫度回升后恢復仍十分緩慢。

栽培基質 章魚蘭為熱帶附生蘭,栽培時要求高溫高濕、根部通氣良好的環境,栽培基質常用蕨根、木炭、樹皮塊、椰子殼、珍珠岩等,栽培盆器多以多孔的素燒盆或多孔塑料蘭盆盆栽,盆底用木炭或碎磚塊填充,盆上部用 6 份鬆樹皮、1 份珍珠岩或浮石、1 份粗泥炭蘚、1 份木炭等混合基質固定。栽培 1 ∼ 2年后,植株根系過滿、盆栽基質腐爛變差,要及時翻盆換土。換土最好在春秋或開花后新芽還未長出前進行,去掉舊的栽培材料,剪除腐根后用新的栽培基質種植。

濕度和水分 在春至夏季生長旺盛季要求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但栽培基質不能積水,否則會引起爛根,影響生長。基質微濕狀態最適合章魚蘭植株生長,春、夏、秋三季澆水要適量,不可干旱,也不能太濕。北方氣候干燥需經常在植株周圍地面、台架及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夏季要注意空氣流通,特別是開花期間更需要通風,否則易導致花蕾枯黃早落。冬季章魚蘭處於半休眠狀態,應減少澆水,需要澆水時應選擇中午進行,以防凍害。

肥料 栽培中要把假鱗莖養得肥大充實,以便開好花。為此,在旺盛生長時期應給予充足的養分,尤其是磷、鉀肥需求量較多。在春夏秋三季,應每隔10 ∼ 15 天施 1 次稀薄豆餅肥水,或追施以 2000 ∼ 3000 倍液的商品水溶性速效肥。如施放緩效性肥料,可每月 1 次適量散於盆面即可。未開花時要施用氮、磷、鉀均衡的全元素復合肥,近花箭時要補充磷、鉀肥。花期中和冬季寒冷期可暫停施肥。此外,每月噴 1 次磷酸二氫鉀或花寶 1000 ∼ 2000 倍液,可增加植株的養分積蓄,以利於日后開花和增強耐寒能力。

章魚蘭病虫害防治




病害 主要有基腐病、炭疽病、斑點病、褐斑病、尖枯病等。

①基腐病。多在假鱗莖基部發病,在莖葉上也有發生,初期假鱗莖基部皮層外部無明顯病變,而后假鱗莖基部皮層逐漸變為淡褐色至黑褐色,病部以上葉片變黃,萎蔫。后期病葉嚴重時變成黃褐色並漸漸枯死,病葉在莖頂部不脫落,根部及根系不腐爛。該病通常在多陰雨天氣、地面過濕、通風透光不良、假鱗莖皮層受傷等情況下,容易發病。防治方法 : 保持栽培環境通風透氣性,並做好預防工作。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 70% 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800 ∼ 1000 倍液噴洒預防。發病時可用25% 絡氨銅 400 ∼ 600 倍液,或 25% 敵力脫 2000 ∼ 2500 倍液,或 5% 菌毒清500 ∼ 8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用 1 次,連用 3 ∼ 4 次,效果顯著。

②炭疽病。危害當年生長的新葉片,病斑以葉尖和葉緣居多,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條件下易發病。防治方法 : 發現病葉及時剪除,並用炭特靈可濕性粉劑 600 ∼ 800 倍液或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等可濕性粉劑 800 ∼ 1000倍液噴霧,每隔 7 天 1 次,連續 3 ∼ 4次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③斑點病。多在夏季發生,發病初期葉面出現褪綠或淺褐色小點,病斑擴大后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后期葉片干枯脫落。防治方法 : 一旦發現病葉可剪去,噴蘭·病必治可濕性粉劑600 ∼ 8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或 5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 ∼ 600 倍液,每隔 7 ∼ 10天噴 1 次,連續噴 3 ∼ 4 次。



④褐斑病。常在葉緣或葉脈間的葉肉組織內發病,病斑長條形至不規則形的黃褐色或黑褐色,多在 4 ∼ 6 月發生,可用 50% 甲基流菌靈、25% 多菌靈超微粉等藥劑稀釋 500 ∼ 600 倍葉面噴霧,每隔 5 ∼ 7 天 1 次,連用 2 ∼ 3 次。

⑤尖枯病。多在高溫多雨季節,從葉狀柄尖端發病,病斑呈不規則形,逐漸向內擴大,並組織壞死后呈焦枯狀變形。防治方法 : 病葉應及時剪除,在高溫多雨季節要及時通風透光,降溫除濕,使葉片保持干燥。發病初期可選用 50% 甲基流菌靈懸浮劑 500 ∼ 800倍液或百菌清、代森錳鋅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於晴天噴洒,每隔5∼7天 1 次,連用 3 ∼ 4 次。

虫害     主要有介殼虫、薊馬、葉螨、蝸牛和蛞蝓等虫害。應隨時檢查植株的葉背及葉基部細縫,發現有虫害危害,盡快以相關的藥物防治。

①介殼虫。章魚蘭葉片革質厚實,很少有介殼虫危害,如廣食褐軟蚧、長尾粉蚧、蘭圓蚧等。寄生在葉部及葉背危害,使植株生長受阻,嚴重時植株變黃、衰弱直至死亡。在溫室內終年發生危害,溫度高、通風不良危害最嚴重。防治方法 : 盆花生產時應避免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一旦發生應及時選用超強滲透力的專殺介殼虫農藥,如速扑殺乳油 1000 倍液、扑滅蚧 2000 倍液等。



②薊馬。主要發生於正常開花期,溫室內危害性大。防治方法 : 蘭園內懸挂藍色誘虫紙,可誘黏成虫並觀察其發生情況。用淺黃、中黃、檸檬黃三種色板誘殺薊馬都有很好的效果。藥劑防治可選用棚虫必殺、菌虫斃殺等新品農藥進行噴殺。

③葉螨。主要為紅蜘蛛、黃蜘蛛和白蜘蛛類的小虫。一般在干燥的環境和氣溫較高的天氣下發生。危害葉片呈現灰白色斑點,之后會變成暗褐色斑塊,嚴重時葉背常發現絲網,使葉片慢慢焦黃凹陷,萎縮變形,最終導致葉片枯黃脫落。防治方法 : 如出現螨虫時,可選用 20% 的管掃螨 ( 噠螨靈 ) 可濕性粉劑2000 ∼ 3000 倍液噴施,正打反死,上打下死,藥力猛,藥效特長。同時,改變干燥環境,增加葉面濕度,螨類虫害不喜歡濕潤的環境。

④蝸牛和蛞蝓。多在陰天和傍晚危害,葉面或根部有軟體帶殼虫蠕動,爬行后留有光亮的透明黏液線條痕跡,嚼食嫩葉和幼根。防治方法 : 用多聚乙醛或敵百虫與豆餅或玉米粉混作毒餌,於黃昏時撒在蘭園四周進行誘殺,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在花盆、台架及周圍噴洒敵百虫、溴氰菊酯等農藥,或撒上生石灰、飽和食鹽水。


紋瓣章魚蘭





紫紋小章魚蘭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夢幻仙女 + 5 + 1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5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5 05:2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