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種類介紹] 永嘉烏牛早茶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6-3 00:23: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生產概況

永嘉烏牛早是近年的創新名茶,主產於浙江省永嘉縣烏牛鎮、羅東鄉等區域。烏牛早名茶2月下旬采制上市,是浙江最早上市的名茶,也是全國特早名茶之一。烏牛早外形扁削顯毫,色澤綠翠光潤,內質香氣濃郁持久,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翠綠肥壯,勻齊成朵。

烏牛早既是茶名,又是樹名,原稱“嶺下茶”。約200多年前,羅東鄉龍頭村村民金某路過烏牛鎮嶺下村,見山坡上一叢茶樹生長茂盛,發芽抽梢特別早,這位村民就將此從茶樹夾土帶回種植,由於該茶樹春分前後就可採摘(一芽二三葉),比其他品種提早15天左右,故取名“烏牛早”,當地農民習慣稱之為“嶺下茶”。經若干年發展,羅東,烏牛一帶普遍種植,成為當地的當家品種。30年代,烏牛早良種製作炒青,精製成珍眉、秀眉、貢熙等,註冊商標為“天都珍眉”,主要銷往上海,價格比其他同類花色高10個銀元,品質優於徽州綠茶(安徽屯溪綠茶)。50年代以來,先後加工成紅毛茶、烘青、炒青。80年代中期,烏牛早良種被開發利用,“金子重析放出光彩”。

烏牛、羅東鄉地處甌江北岸、楠溪江流域,鄰近浩瀚的東海,茶園分佈於沿江低丘緩坡,這裡屬典型海洋性季風氣候。熱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春天回暖早。楠溪江為國家級風景區,溪水、灘林、竹筏、奇峰、幽洞、村落座座,炊煙裊裊,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山巒林木蔥蘢,植被完好,土壤肥沃,空氣清新,霧靄繚繞,大自然孕育了肥壯柔嫩的茶芽。優越的生態環境,珍貴的特早芽良種,精湛的工藝技術,三者結合誕生了金獎特早名茶“永嘉烏牛早”。

1984年溫州藉茶學專家高麟溢、王鎮恆先生提出挖掘溫州早芽良種資源,開發生產名優早茶的建議。1985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及省市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永嘉縣農業局利用烏牛早幼嫩芽葉,試制“烏牛早龍井”,3月10日在杭州試銷,倍受消費者的歡迎。1988年,烏牛早龍井在杭州通過省級新產品鑑定,定名為“永嘉烏牛早”。茶學泰斗莊晚芳先生賦詩:“古載永嘉產奇茗,金毫翠綠勝群英,山間溪澗煙霧漫,改革創新龍味春。”1990年,烏牛早良種被省農業廳確定為省推廣良種之一。1991年,省良種會議提出逐步實現無性系良種化,永嘉縣抓住這一機遇,培訓短穗扦插育苗技術,發動群眾繁育良種,累計繁育推廣烏牛早茶苗4000萬株,加快了永嘉茶葉生產的良種化進程。

1987年,永嘉烏牛早第一次參加名茶評比,在省首屆斗茶會上獲優秀名茶獎,以後陸續獲省市一類(等)名茶、優質名茶優良名茶稱號。1995年雙喜臨門,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鑑會金質獎和1995香港優質食品博鑑會金質獎。

二、採摘加工

永嘉烏牛早的特點是早、佳兼備,芽葉肥壯、微顯毫,對原料要求非常嚴格,生產時間在2月底至4月中旬50餘天之內,雨水開採,穀雨結束,特級鮮葉標準是一芽一味、一芽二葉初展,採茶女上山覓茶,見芽即采,長短大小均勻一致,不帶魚葉、茶蒂及其他夾雜物。采得黃金芽2.2萬餘個,才能製作500克特級成品,可謂“誰知杯中茶,顆顆皆辛苦”!

永嘉烏牛早的加工技術與西湖龍井工藝相似。

鮮葉攤放:是烏牛早名茶加工技術特色,鮮葉攤放在通風、陰涼潔淨的竹罩上,厚度為每平方米1000克,時間以鮮葉減重20%為宜,攤放至手感鮮葉柔軟,葉色轉暗,略有花香時,在12小時內付制,做到不積壓,不發熱,不變紅,不破碎。要掌握分級攤青、分批付制的原則。

青鍋、焊鍋:操作中有抖、搭、帶、拓、磨等16種手法,隨鮮葉落歸根老嫩和鍋中茶坯成離程度,手法不時變換。目的是使成品外形扁平光滑、挺秀,長短大小均勻、整齊,芽鋒顯露,微顯白毫,色澤嫩綠光潤,無黃片、嫩莖等雜質。

簸片割末等工藝參見“西湖龍井”製作技術。

三、發展趨勢

烏牛早茶園,原為零星叢栽,1984年共有72萬叢,分佈於羅東、烏牛等鄉,年產溫炒青30噸,產值12萬元。自從開發特早名茶永嘉烏牛早以來,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1995年,永嘉縣淘汰了溫炒青傳統產品,實現名茶產業化。烏牛早名茶產量達5噸,產值1200萬元。烏牛早良種茶園發展到700公頃,佔全縣茶園總面積的68%。烏牛早茶園從3個鄉擴大到10個鄉鎮。永嘉縣烏牛早名茶開發有基地20公頃,經營名茶6噸,產值240萬元,“山上有基地,山下有工廠,山外有市場”,規模經營大戶成為農村致富奔小康的龍頭企業,場長被評為溫州市農業企業家。

永嘉烏牛早每年2月底就能源源不斷地批量上市,銷往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各地。採用小批量、多批次的運輸,從鮮葉採摘到上櫃應市,只需48小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烏牛早名茶“早”的優勢。3月上中旬,江蘇、山東省等地,人們在早春,就能捧杯品嚐烏牛早新茶,成為近幾年的新時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03: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