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藏」字的來源、含義,我們要曉得。
中國圖書的分類編排是由佛法首開其端,起源於佛教經典的整編。
在宋朝的時候開始編纂《大藏經》,總分為三大類,就是經藏、律藏、論藏。以后《四庫全書》就是仿照佛家的分類方式來編的。
當然現代分得非常細,分得非常多,也就是今天所講的科學方法將經典分類。
在佛法裡稱為「藏」。藏就是蘊積、含藏的意思。在中國世法裡稱為「庫」。
庫也是包含、蘊積的意思。所以「藏」跟「庫」性質相同。
佛教經典有二種分法:一為『三藏』,一為『二藏』。三藏是經、律、論。
「經」,古時候譯為『契經』。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契字省掉了,稱為「經藏」。
「契經」跟我們世間所說的經不一樣,它有「契理、契機」二義,上契諸佛所證之理。
換句話說,一定以真如本性為依據。真如本性,我們也聽得很多,但是搞不清楚。
淺一點說,使大家對它的含義能明瞭,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是真如本性。
與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相違背,這叫「契理」。第二要契合現前大眾的根機,就是大眾的程度。
必須說了之后,人人能理解,人人能接受,人人能歡喜,是謂「契機」。
這就相當不容易,要契理,又要契機,這樣才稱之為「契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