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5|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疾病] 2013年狂犬病襲台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6-7 15:03: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2013年狂犬病襲台

末日Z戰的啟示

2013年上映的「末日Z戰」電影,開場提到一些近代或真或假的新興傳染病,其中包括台灣出現狂犬病。台灣的狂犬病明明已經絕跡多年,當時覺得那只是瞎掰。沒想到幾個月後,台灣居然真的出現狂犬病。

這部殭屍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Max Brooks的同名小說《The World War Z》所改編。在原著小說裡,中國大陸才是病毒發源地,台灣則最早攔截到大陸的相關情資。好萊塢片商為了前進大陸市場,改編時大筆一揮,把病毒起源地改成台灣,真是欺負台灣!

「末日Z戰」電影描述新出現的殭屍病毒席捲全球,受感染者失去理智到處咬人,藉由傷口傳染病毒。想起來,殭屍病跟狂犬病還滿像的,包括傳染途徑與失去理智的狂暴特徵。還好狂犬病病患不太會咬人,否則狂犬病應該很難控制。畢竟,防範動物咬人遠比防範人咬人咬簡單多了,這跟防人陷害是一樣的道理。而且我們可以撲殺罹病動物,但不能撲殺人類。

狂犬病與吸血鬼

比起殭屍,狂犬病其實更像傳說中的吸血鬼。吸血鬼的故事來自於遠東地區,現代吸血鬼傳說則以東歐為根據地。直到 1732 年,英文才出現vampire這個字,有人懷疑當時歐洲有狂犬病疫情,可能是吸血鬼傳說甚囂塵上的原因。

一位西班牙神經科專家Juan Gómez-Alonso認定狂犬病可能是吸血鬼傳說的來源,並在神經學期刊上發表文章闡述他的看法 (Gómez-Alonso J. Rabi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vampire legend. Neurology 1998;51:856-9)。

Juan Gómez-Alonso認為狂犬病的肌肉攣縮、齜牙咧嘴與流口水,很像吸血鬼害人時的標準動作,還有很多其他類似的地方 (表一)。
 

表一、狂犬病與吸血鬼傳說對照表



狂犬病

吸血鬼

歷史

17-18世紀在匈牙利與巴爾幹地區大流行

起源於18世紀的巴爾幹半島和東歐

性別

男性為女性七倍

大多是男性,女性大多是等待拯救的嬌滴滴

傳播途徑

狗咬人,藉由口水與傷口接觸傳播

人咬人,藉由口水與傷口接觸傳播

攻擊性

狂暴型為主,攻擊性強

變身後六親不認,只認嬌滴滴

弱點

極端敏感,風、水、光都可能引起嚴重孿縮

害怕大蒜、聖水和日光

對鏡子的反應

25%病患無法面對鏡中影像的刺激

鏡中無倒影

發病徵兆

臉部肌肉孿縮,露出牙齦

面露獠牙

日夜習性

病患可能失眠遊蕩

只在夜間出沒

性慾

有時過強,文獻記載有一天三十次性行為者

過強

與蝙蝠的關係

病毒可藉由蝙蝠傳染

可化身成蝙蝠


狂犬病名稱

狂犬病的英文是rabies,此字源自拉丁文rabere,字意是瘋狂。病毒是RNA病毒,屬於麗莎病毒屬(genus Lyssavirus),lyssa這個字則是瘋狂的希臘文。所以狂犬病的英文,並不包含「犬」這個字,而都是描述病患精神錯亂的表現。

根據新聞報導,台灣的「寵物友善協會」一直希望將狂犬病改名。他們認為狂犬病的名稱會引發一般民眾對狗的恐慌或仇視,而所有溫血動物都可罹病。所以該協會建議,應將狂犬病正名為「拉皮斯病」。

根據統計,全世界狂犬病動物最多的還是狗,佔了54%,尤其已開發國家。野生動物則佔了42%,尤其開發中國家,蝙蝠則佔了4%。中文將之稱為狂犬病,並不抵觸狗最常罹病的事實。

最近很多名詞,都被認定有污名化之嫌而被改了。包括護理界要求不可隨便稱呼護士為護士,應該叫做護理師。也不可稱她們為小姐,因為叫小姐不夠尊重。台大醫院的阿嫂也不能稱為阿嫂,只有醫師隨便怎麼叫都行。肥胖不能隨便亂叫,最好說成文謅謅的「代謝症候群」,最近精神分裂症則已經被正式改成「思覺失調症」。

台灣人老在名詞上打轉,居然都看不出問題的核心在人們主觀的鄙視,而不是某名詞先天帶有鄙視意味。看著吧,幾十年後「思覺失調」一詞一定又會批評帶有歧視,尤其失調二字帶有侮辱。筆者預測,可能會有人主張改成「思覺症」。

狂犬病一詞提示最常見的帶原動物是犬類,愛狗者不可能因為這樣就鄙視犬隻或「移情別戀」其他動物,個人認為寵物友善協會太多慮了。要不然,貓抓病(cat-scratch disease)豈不也要改成「凱特斯克拉區病」?

流行病學

目前大部分國家都有狂犬病的動物或人類病例,完全根除狂犬病的國家或地區,包括澳大利亞、英國、瑞典、冰島、紐西蘭、日本、新加坡、挪威(Svalbard群島除外)、美國夏威夷州與關島。

傳染途徑

人類狂犬病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被動物咬傷,其發病與否則與侵入人體的病毒量有關。咬在厚衣服上比較不容易發病,全身多處傷口比單一傷口危險。病毒會經由神經進入腦部,所以咬在臉上比四肢危險。

呼吸道等黏膜組織受到病毒暴露時,能否致病一事頗有爭議。有些帶原蝙蝠進入居室而導致兒童發病,或洞窟探查者到很多蝙蝠的洞穴罹病,他們有時並無明顯被咬的痕跡,所以一直有人懷疑黏膜暴露也是可能的傳染途徑。

致病機制

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先在局部肌肉繁殖。到達相當數量之後,病毒會感染周邊神經,然後經由神經向心式地侵入中樞神經。

病毒最容易在腦幹繁殖,所以常出現自主神經症狀,但認知功能卻相對良好。病毒引起的腦部發炎與細胞壞死反應很輕微,或許這是病毒不馬上讓宿主死亡,藉以爭取時間侵入其他個體的策略。

要傳給其他個體,病毒必須先離開腦部跑到其他器官。病毒在中樞神經完成整備之後,會經由周邊神經進行離心式的散播。幾乎所有器官都可能有其足跡,所以所有器官移植都有傳染的風險。病毒進入心臟時,可能引起致命的心肌炎。病毒進入唾液腺時,病毒可以藉由咬傷其他個體而傳播。

臨床表現

潛伏期變異極大,最短幾天,最長超過19年,大部分是1-3月。器官移植受到微量病毒感染時,潛伏期可長達好幾年。

發病之初有前驅期(prodrome)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倦怠、呼吸道與腸胃道症狀。一開始的神經症狀,包括個性或認知的輕微變化、咬傷處附近的感覺異常或疼痛。用槌子輕敲肌肉,會引起持續數秒的局部腫脹,此現象稱為肌肉水腫(myoedema)。前驅期持續4天左右,不超過10天。

典型症狀出現時,有80%表現成狂暴型(furious form)或腦炎型(encephalitic form),典型症狀包括恐水(hydrophobia)、恐風(aerophobia)、畏光(photophobia)、譫妄、躁動、陣發性激動或痙攣、過度換氣、呼吸不規則、心律不整、自主神經異常(瞳孔放大、瞳孔不等大、豎毛、流涎、多汗、持續勃起、自發性射精)、昏迷、呼吸停止。通常於發病後1-2週內死亡,死因大多為腦水腫或心肌炎。

其餘20%病患表現為麻痺型(paralytic form)或靜默型(dumb form),其脊髓受患較嚴重,所以腦部皮質異常症狀比較不明顯。腦部功能異常,常在發病後期才比較明顯。病患沒有恐水、恐風、激動與痙攣,主要症狀是上行性麻痺,類似Guillain-Barré症候群,最後仍然會進展成為混亂、昏迷與死亡。

診斷

診斷的金字標準是組織切片的直接螢光抗體染色(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但是因為聚合酶鏈反應具有高度敏感性與特異性,唾液、腦脊髓液、組織的檢驗都可為診斷依據。用快速螢光斑點抑制測驗(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可以檢測血清中的中和性抗體。

傷口處理

被動物咬傷之後,傷口處理極為重要,攸關日後是否會發病。處理適當的話,可以降低90%發病風險。

建議先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沖洗傷口 15 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避免縫合傷口,讓傷口分泌物有機會排出病毒。如果傷口接受免疫球蛋白浸潤注射,建議至少2小時後再行縫合。可以給予其他傷口的必要治療,包括抗生素、破傷風疫苗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根據2013年7月24日疾病管制署公布的「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傷口可分為三類(表二),其分類跟後續的處理建議有關。

表二、傷口暴露分類*

種類

接觸類型

暴露分類

第一類

觸摸或餵食動物

完整皮膚被動物舔舐

無暴露

第二類   

裸露皮膚的輕微咬傷

没有流血的小抓傷或擦傷

輕微暴露

第三類

傷及真皮層的單一或多處咬傷或抓傷

動物在有破損的皮膚舔舐

黏膜遭動物唾液污染

暴露於蝙蝠

嚴重暴露

*參考資料:2013年7月24日疾病管制署公布之「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

暴露後預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狂犬病病毒進入傷口以後,需要繁殖一、兩個星期,才會開始往腦部遷徙。這一段空窗期,提供了預防性治療的機會。暴露後預防就是希望在病毒還沒有侵入腦部之前,趕快用疫苗引發抗體或注射免疫球蛋白加以消滅。如果及時接受完整的暴露後預防,全世界還沒有預防失敗而發病的報告。疾病管制署於2013年建議的處置,如表三與表四所示。

表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建議*

咬傷人物種

建議接種免疫球蛋白

鼬獾

第3類暴露

第2類暴露且鼬獾檢驗陽性

錢鼠(僅限臺東市)

第3類暴露



出現明顯特殊異常行為之動物,且經中央農政單位判定疑似狂犬病

第3類暴露

*參考資料:2013年7月24日疾病管制署公布之「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
註:免疫不全病患之第2類暴露建議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表四、狂犬病疫苗接種建議*

暴露動物

建議接種疫苗

備註

野生哺乳類動物(含錢鼠)

第2類(含)暴露以上

野生動物經檢驗陰性時,可停止接種疫苗。

流浪犬貓

第2類(含)暴露以上

觀察10日無症狀,可停止接種疫苗。

家犬貓

不建議

若觀察10日內出現疑似症狀,並經動檢機關高度懷疑,則給予疫苗。

*參考資料:2013年7月24日疾病管制署公布之「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

台灣目前使用的免疫球蛋白,有人類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與純化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兩種,以盡量全部用在傷口為原則。先在傷口滴數滴免疫球蛋白,然後距傷口邊緣約0.5~1cm 處進針,進行浸潤注射。避免直接從傷口內進針,以免將病毒帶入深部組織。

以前用神經組織培養的狂犬病疫苗,發生神經不良反應的比率偏高。目前都是用細胞培養疫苗,安全性很高。建議接種於患肢的對側,遠離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部位。暴露後疫苗一共需要注射5劑,時程為第0、3、7、14 及28 天,懷孕婦女或小孩均可使用。已接受暴露前預防接種或曾接受完整暴露後預防接種之民眾,只須於第0、3天各施打一劑疫苗。

治療與預後

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認為,具有神經症狀的病患,如果症狀改善或持平,則大概不是狂犬病。病程如果超過2-3週,也不會是狂犬病。所以,狂犬病病患只有支持性治療,也有醫師認為不需要治療以免延長病痛。

但是,醫學上很常見經驗上的例外。曾經有狂犬病發病後被治癒的報告,但極為罕見,而且被質疑缺乏病毒學確診。台灣在2013年,則有發病後超過數月才死亡的病例。

台灣的歷史

台灣從1900年起,至少有11起狂犬病疫情的文獻記載。1959年以後,台灣不再有人類病例。藉由家犬接種、捕殺野狗等措施,台灣於1961年根除動物病例,而成為世界狂犬病絕跡地區之一。2002年、2012年、2013年一共有3名境外移入狂犬病病例(2名來自中國大陸,1名來自菲律賓,皆被犬隻咬傷),3名個案皆死亡。

2013年狂犬病再度襲台

雖然台灣的狂犬病絕跡多年,但防檢局仍持續委託學術單位,針對死亡的野生動物進行採檢與監測。2013年7月新聞媒體報導,在農委會特生中心轉送的三隻死亡鼬獾身上,檢出狂犬病病毒。這三隻鼬獾的拾獲地點分別是南投鹿谷、雲林古坑與南投魚池,拾獲時間則為2012年的5月、11月與12月。

2013年1月1日至11月21日,防檢局的狂犬病檢驗動物檢體包括犬1,301 件、貓86件、蝙蝠63件、食肉目動物921件及其他野生動物327件。總計2,698件檢體中,確診235件野生鼬獾、1件錢鼠及1件遭狂犬病鼬獾咬傷之發病犬隻。前述陽性案例全部集中在山區,都市地區並無疫情。

這一段期間,一共有5,626件核可使用狂犬病疫苗的人類被咬傷事件,其中有8件被狂犬病陽性鼬獾咬傷,都沒有發病。

狂犬病的爭議

依照慣例,台灣一發生疫情,新聞媒體馬上會進入狂暴期,很多「專家」也會配合著放出驚聳言論,例如:「光把疫情防堵在山區仍有風險」、「錢鼠被傳染後,下一步就是感染人」、「病毒已從山區蔓延到平地」。結果,我們持續把疫情防堵在山區、人類並沒有發病病例、病毒並沒有蔓延到平地。現在去看當時的新聞報導,會發現當時顯然有「狂媒病」發病徵兆。

專家們吵得最兇的是病毒從哪裡來,而在筆者看來,那是很簡單的答案,有什麼好吵的?

根據新聞報導,一位台大獸醫系教授說,根據基因序列比對,台灣「狂獾」體內的病毒應來自大陸,且可能已存在3年。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則說,台灣鼬獾狂犬病毒絕非從中國來(2013年8月6日中央社)。前家衛所所長則認為,基因相似度差一個百分點,約要一、兩年演化,從基因序列來看,台灣病毒跟中國差異已大,顯示病毒存在台灣已久(2013年8月6日自由時報)。

台大獸醫系之外的專家根據基因的差異,推論鼬獾狂犬病病毒已經存在台灣數十年。於是有人質疑防檢局怠職,都沒有好好監測。喜歡罵政府的,特別偏好這理論。

台灣政府沒那麼不堪,政府如果說狂犬病已經絕跡多年,那就是絕跡多年。這病毒明明就是對岸的中國來的,最可能的途徑則是動物走私。

中國的狂犬病

全世界原先認定的狂犬病保毒動物,只有狗、蝙蝠、浣熊、臭鼬、狐狸、獴等六種,鼬獾則是最近新發現的第七種,其發現地則是對岸的中國。

中國大陸一直是狂犬病疫區,1996至2008年一共有19,806個人類報告病例,每年平均1,524例,尤其鄉下經濟落後地區。

中國的防疫工作也尚待加強,報告病例中,66%沒有接受暴露後預防,28%暴露後預防不足,只有6%完整預防。其中50%集中於廣西、湖南、貴州三省,當地的犬隻有2.3%陽性率。

1994年中國大陸發現鼬獾導致人類狂犬病病例,集中在安徽、浙江、江西三個省分,剛好就在台灣的對側。

基因改變一個百分點需要一、兩年演化,只是平均值的推測。相關的研究報告發現,狂犬病病毒G基因在台灣鼬獾株與中國大陸株相似度為88-90%,N基因相似度為88-91%,差了10%左右,於是有台灣病毒跟大陸病毒差了幾十年的推論。反觀這兩個基因在台灣不同鼬獾珠的相似度也分別只有92-100%與91-99%,而這些同源病毒株是在1-2年內分離到的,其基因序列最大差異可達將近10%。可見光用基因差異來推論演化年代,並不精確。

未來展望

台灣總要在紛擾一陣之後,才會沈澱下來。現在,很多人都已經忘記這件事了。但是,狂犬病病毒還是待在台灣山區的暗處,其威脅還是存在。

台灣之能夠把狂犬病阻絕在山區,最重要的是能夠將都會地區的犬貓疫苗注射率提高到90%以上。這樣,讓犬隻不只不會得病,還變成保護人類的衛兵。

目前世界上所有狂犬病根除地區都是島國,依此觀之,台灣如果能夠持續落實犬隻等都會動物的防疫,相信在數年之後,狂犬病仍然能夠從台灣根除。特別要注意的是兩岸農畜產品的檢疫,尤其走私管道如果無法斷絕,台灣從對岸輸入特殊疫情的狀況將會不斷重演。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6-7 20:03:32 |只看該作者
齜牙咧嘴與流口水,很有畫面,順便說有狂犬病的狗會怕水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9-6-9 20:11:07 |只看該作者
狂犬病該不會跟蚊子有關吧?韓國電影屍速列車也是殭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18:1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