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9
- 最後登錄
- 2024-1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81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968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近日聽聞台灣有醫療人員相信自己用咖啡灌腸,可以治療肝膿痬,從一天2次灌腸,增加到一天3~4次,如果這個做法屬實,等於是一個罹患重病的身體,一天吃幾餐就灌腸幾次。哇!從重症醫療來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治療方式,不用抗生素就可以殺死細菌?
為什麼坊間會流傳咖啡灌腸的做法?也許來自古代的醫療處置:
1.體內毒素
古代認為,糞便又臭又髒是因身體內充滿毒素和有害物質造成。例如:古埃及人認為有一種叫「腐」的有害元素存在於糞便中,會引發疾病,在古埃及文獻中除了描述灌腸法,還記載法老有專屬的健康護理僕人──官位稱為「肛門守護者」。
經過了幾千年,隨著醫療知識進步,現在的我們已經知道,糞便在大腸中不會使我們中毒,除非是腸内黏膜受損,血管被破壞了。
2.黑膽汁鬱滯
古代認為,由於肝膽滯留太多黑膽汁,身體才會生病,而當時沒有引流手術,所以採取的治療方式是把膽汁從肛門排出。灌腸就被視為最有可能的救星,能矯正人體內一切不正常的現象。
現代坊間的理論
現在的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等醫藥知識已經相當清楚,不可能有肛門守護者的官職或黑膽汁理論,但是現代坊間仍有排毒理論,視腸子為毒坑。
以生理學來說,咖啡成分裡的棕櫚酸咖啡醇,可以刺激肝內的抗氧化物質分泌,例如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再加上解剖學,肝的門脈血管系統從腸系膜連結肝和腸,所以現代的咖啡灌腸理論是指,咖啡成分可以經由大腸吸收,再從門脈系統進到肝內,增加抗氧化功能,於是患者上廁所時看到臭味糞水一起排出,就以為真的有排毒了。
以上所述聽起來很順、很符合醫療理論,只是有一點違反身體自然機能:
1.灌腸很少灌洗全腸
一般民眾以為灌腸如同「通水管」的清洗,就是灌洗整條腸子。事實上,一般簡單的灌腸只灌到乙狀結腸,最多只能將藥物灌到降結腸,但大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各自有其必要的作用,才能進行消化、排泄和吸收,維持健康的身體。
2.大腸吸收咖啡有限
人體的主要營養物質吸收都在胃和小腸,大腸的功能除了儲存糞便外,還能吸收部分水和電解質,至於咖啡中的咖啡因、菸鹼酸、綠原酸、咖啡酸、單寧酸等,真的可以有效吸收到血液循環中嗎?
2013年一項設計為隨機抽樣、開放的醫學研究,分2組研究群組,一組是用500c.c.咖啡灌腸,一組是飲用180c.c.咖啡,10天後再交叉互換,也就是說,原本用灌腸的變成喝咖啡,原本喝咖啡的變成灌腸,抽血結果發現,只要是咖啡灌腸的受試者,血液中的咖啡因成分,平均遠低於喝咖啡時的3.5倍,所以可以知道,腸子本來就非吸收咖啡的自然生理機能。
咖啡灌腸或喝咖啡,能排毒、提升抗氧化能力嗎?
科學家早已研究過這個問題,一項隨機抽樣、開放的研究,對象分為2組,一組是一周咖啡灌腸3次,來門診共6次,一組是一天喝2次咖啡,共11天,之後交叉試驗,期待患者血液中抗氧化物質麩胺基硫(Gluthathione, GSH) 以及抗氧化能力的總量(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TEAC)會增加,不好物質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會減少 。
❝結果顯示,無論是咖啡灌腸或喝咖啡,此臨床試驗並未達成有意義的發現,身體排毒、抗氧化功能不會因此改變。❞
咖啡灌腸對癌症有療效?
目前的咖啡灌腸療效,多引用自日本或西方國家的葛森療法,其實在醫學界,這種方法從未被推崇或認證。美國醫學家於2010年發表在《腫瘤(oncology)》國際期刊的論文表示,葛森療法的先驅宣稱癌症治癒率高達70~90%,但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和紐約醫學會都表示,目前沒有醫療證據能證明是有效的。而葛森療法中的咖啡灌腸,也曽造成幾個死亡案例,在醫療方面引發爭議。
臨床常見咖啡灌腸的併發症
反覆灌腸其實是危險的事。因為灌腸屬於醫療技術,也是一種侵入性醫療行為,一般民眾沒有經過醫療訓練就自行操作,當然有一定風險,操作不當可能會腸穿孔,腸道內的糞便汙染物流入腹腔,最後引發感染而死亡。
黏膜破損的傷害
臨床醫學上已經有咖啡灌腸死亡的案例,不是因為咖啡過量,而是肛門附近的直腸黏膜長期反覆摩擦、破損。
原本在腸道糞便的細菌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是只要黏膜有破損,甚至破洞或黏膜上的微血管破裂,讓細菌有機可乘侵入感染,稱為細菌位移(Bacterial translocation),情況輕微會引起直腸炎,嚴重則會循著腸血管侵入血液中,再去攻擊身體各器官,
❝尤其肝臓或腸系膜的血管豐富,有利細菌大量繁殖、釋放毒素,導致肝化膿、腹膜發炎,甚至腸穿孔,這種病人通常都死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性休克,是咖啡灌腸最嚴重的併發症。❞
破壞腸道菌群生態平衡
人體腸道內大約有幾千種細菌,稱為「腸道菌群」,在大腸內執行對人體健康很重要的任務,如幫助吸收消化、防止感染等,特別是結腸黏膜上是IgA的抗體主要分布之處,維持著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頻繁反覆的灌腸不僅容易破壞腸黏膜,也破壞腸道「細菌生態」,非但沒有提升免疫力,反而降低身體內的防衛系統,不可不慎。
常灌腸也許會加重便秘
從臨床醫學得知,灌腸能夠幫助便秘、肝硬化及手術前準備工作等。不過,由於肛門附近的腸道黏膜很敏感、很容易受刺激影響,所以一開始做灌腸,常會叮嚀患者最好在靠近馬桶的地方,因為腸道黏膜敏感,常會忍不住,大便就出來了。
灌腸的動作是一種對腸道的刺激,久而久之,腸道對這種刺激產生依賴,已經習慣了、沒有刺激了,有時連腸蠕動也減緩了,最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便秘,也許就更離不開灌腸的命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