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但是,會集確實是有必要,王龍舒是第一個會集的人,以後有彭際清的節校本、
魏默深的會集本;很可惜,古德會集裡面都有瑕疵,雖然後人也很佩服,
總還有一些地方令人不滿意,所以流通就不廣了。
我們今天選的這個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本子,是律航老法師從大陸上帶來的,
當時帶來的時候,交給台中瑞成書局,印了二千本,台灣才有這個本子流通。
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國三十九年,在台中曾經講過一遍,我們現在採用的本子,
就是李老師當年講經自己用的經本,本子上有他的註解,他親筆所寫的,用毛筆寫的,
寫的相當的整齊。雖然註的很簡單,但是已把經文的要義,統統給提示出來了,非常難得的一個好註解。
夏老居士在民國二十一年發願重新會集,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寫成稿本,
到民國二十五年印製完成初版;又經過了幾次修改,才成為定本。
慈舟老法師,曾經在濟南講過這本經,而且製定有科判,我們曾將此科判印製出版過。
而慈舟老法師有二個學生在台灣,都是我們佛教界所尊敬的,第一位就是道源老法師,已經圓寂了,
第二位就是懺雲法師,相信台灣同修對二位法師的師父—慈舟法師的科判,
應該更有一種親切之感,有助於弘揚這個會集本。以上是對於這會集本的簡單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