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沒安全感的人生 邊緣人格何以形成?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7-15 05:04: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可以在心理層面上,將邊緣人格歸納出一些共同特徵。而此人格的形成,包含著兩個部分:
‧敏銳而感性的自我,高敏感體質。
‧焦慮、緊張且高壓力的成長環境。

兩者相較之下,環境的影響才是決定性要素。也許起因於成長過程中,界線不清、情緒不穩、控制狂的照顧者,或是被遺棄、資源匱乏、躲債、貧困、家人吸毒或是黑道等現實環境問題。
事實上,深入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之後,會發現在他們小時候的成長經驗裡,家庭環境因素與一般人相比,其實差異頗大。一方面日常生活中家人互動過程裡,幾乎就是較為緊繃或是摩擦的關係。而更大的問題,通常來自家中缺乏好的主要照顧者──媽媽的角色。

母親這個角色 幾乎是小孩模仿與熟悉人性的第一印象
若成長過程中,小孩所需要的溫柔、體貼、呵護,被灑狗血的愛恨情仇所取代,或是長期遭受不具親職功能的照顧者遺棄、家暴、忽略等,就容易造成當事人長期感到不安與恐懼。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小時候遭遇現實條件中的危險因子影響──暴力討債、父母離異、性侵害等。

麻煩的是,這並不是一個人想要處理,就能處理好的事情。
因為是早年經驗中與照顧者出現了狀況,曾長期處於受害(被動)一方的情況下,內心早已習慣自己是幼小、脆弱的角色,認為世界是危險的、沒人可以信任的。於是,為了可以更安全地保護自己,少受一些傷害,他們會將內心封閉起來,「畢竟連父母的愛(外在現實環境)都這樣充滿傷害了,更不可能有別人會真心愛我。」

愛得猛烈,卻也時刻遭受不安襲擊
在邊緣人格案主的原生家庭中,經常可以看到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中,充滿過度而沒有界線的黏膩交織,照顧者的情緒始終起伏不定(過度溺愛/嚴苛或完全疏離)。
親職功能時好時壞,便難以看見孩子的真實樣貌,甚至會使用奇怪的小手段來掌控孩子的生活。
例如,我曾遇過一位母親,常會在邊緣人格的兒子跟朋友出門時,偽裝生病,吃不下飯,直到兒子回家陪她。另一位母親則是會強烈要求就讀大學的女兒假日都要回到家中,如果孩子表示自己有安排事情無法回家,就會招來母親強烈而不滿的訊息攻擊、言語指責。上述這兩個例子裡,他們的家庭即是時常充斥著攻擊與衝突。

邊緣人格者在不斷的情緒焦慮狀態下生存著,對他們而言,這世界完全不友善,只有先保護好自己,才有可能好好活著。
他們通常青春期便開始與父母有激烈衝突,很早就想離家獨立生活;也因為害怕孤單,非常想交男/女朋友,只要遇到那個可以拯救自己逃離家庭的人,便緊抓不放。

他們愛得猛烈,卻抵不住內心那分時刻襲來的不安與恐懼;他們不相信永恆不變的愛,因此總能想像出各種被背叛的可能。同時,也常透過不斷的索求來驗證對方的忠誠,卻往往因而把對方逼瘋,最後拋棄他們。
這些內在心理機制的變動,因為強烈的不安感時時侵襲,造成自我保護的機制隨時在機警地監控著。他們就像野地裡獨自生存的狼,在自然環境的競爭下,存活下來是他們最重要的原則,保護好自己,才能好好活著。
這樣的活著其實很累。他們由生存本能推動著自己前進,好的時候可以稍微放鬆、喘息一下,有時拖著疲憊的身心,又會不斷地想,自己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解脫?活著似乎沒什麼意義,死亡會不會讓事情簡單些?也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整個人就像一個空洞的皮囊。
他們不肯輕易放棄心中的美好想像,但「結束生命」的念頭,也常在他們的心中不斷出現。
(本文摘自/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寶瓶文化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7-15 21:04:32 |只看該作者
環境影響才是人格形成的決定性要素,不過我看性格形成後很難改吧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7 10:3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