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傷心恐真會「傷心」! 長期創傷易得心血管疾病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7-17 00:38: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傷心恐真會「傷心」! 長期創傷易得心血管疾病

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創傷經驗,但是根據最新的精神醫學研究顯示,長期處在創傷狀態下的人,未來比較容易罹患各種心血管疾病,說明傷心可能真的會「傷心」!

這項研究是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與哈佛大學、台北慈濟和三軍總醫院的研究團隊執行,透過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結果發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將來得到高血脂、高血壓與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此研究結果3月刊登在哈佛麻州總醫院「綜合醫院精神醫學」國際期刊(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參與此研究計畫的中醫大新竹附醫精神科醫師周伯翰表示,這份研究共有4765案例,其中包括953位經過精神科醫師診斷具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另外3812人為沒有罹病的對照組,經過13年的追蹤對照兩組發現,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和對照組相比之下罹患心血管疾病高出4到6倍。

周伯翰指出,長期心理創傷會讓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導致交感神經長期過度反應與體內的血管發炎因子升高,因此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此研究也發現服用抗憂鬱藥物,有助於降低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間接說明了「心病可能還要心藥醫」。

周伯翰說,他曾會診一名罹患心肌梗塞的50歲男子,不菸不酒,但一點小事就緊張焦慮,30歲就被診斷有高血壓,治療效果卻不佳,需合併多種藥物控制治療;經過深談,發現患者童年長期生活在家暴陰影下,常遭父親酗酒後一陣毒打,長大後對周遭環境沒有安全感,精神常處於緊繃戒備狀態,經抗憂鬱藥物治療後紓緩緊張情緒,血壓也較穩定。

周伯翰表示,抗憂鬱的藥物能夠讓情緒穩定,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具有抗發炎效果,可能機轉主要是透過有效抑制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進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改善血管發炎與減少刺激骨髓分泌發炎因子,而達到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周伯翰呼籲,許多人遇到心理創傷時,常常覺得「靠自己」就會好,但是每個人能夠承受的壓力程度不同,當創傷壓力的影響超過個人所能負荷時,往往會開始出現恐慌、焦慮不安甚至憂鬱的情形,建議還是要適時就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3 01: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