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4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政通人和:罪己詔與祈福禳災和解冤釋結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7-28 22:03: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政通人和:罪己詔與祈福禳災和解冤釋結

每當有重大的天災人禍發生時,帝王們常常都要反省自己──我做錯了甚麼?為甚麼上天會震怒?然後,沐浴齋戒,拜祭天地,甚至向天下發出《罪己詔》,公開對自身的過錯和失敗進行反省懺悔,向上天、向所有百姓承諾一定會改正錯誤,並要求天下人務必要勸諫、監督自己,以此來獲得上天的原諒,免得上天降罪、百姓受苦。


在我們的祖先看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上帝的眷顧與「天子」( 最高權力的管理人 )的個人德行息息相關,天命只會眷顧「有德之君」,一旦「天子」失德,勢必就會影響到管治下社會的興衰,「失德之君」最終都會被天命所遺棄。因此,君王如果想要江山永固,就得修德以配天,而天災人禍則是「天意」的體現,古代統治者大都視其為「天象示警」。


社會上的不安源於執政者與人民糾纏於冤結,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冤對,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牽連,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解冤釋結在道教科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早期道教的《太平經》認為,以道德準則為指導思想的社會是無冤結社會,稱“道興者主生,萬物悉生,德興者主養,萬物人民悉養,無冤結”,認為“君為父,象天;臣為母,象地;民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擾擾之屬,悉當三合相通,並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體也,乃天使相須而行,不可無一也。一事有冤結,不得其處,便三毀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諸神相愛,有知相教。有奇文異策相與見,空缺相薦相保,有小有異言相諫正,有珍奇相遺”。以這樣一種無冤結的太平社會理想作為追求的目標,反映了兩漢社會絕大多數民眾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冤對中尋求 出路的一種美好願望。


宋代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三稱:“凡人處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負財,積諸冤結,以致陰訟牽連,無由托化, 既承天恩開度,得領薦修,但其間怨氣切齒,因邂逅恐生紊亂,當依齋法用符文,隨事 與之解釋,使回心向道,解結和冤,庶可同登樂土矣。”在道教科儀中有獨立的解冤釋結齋儀,也有將解冤釋結的內容包含在某些科儀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說解冤拔度妙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和《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冤保命玄範誥咒妙經》等,後者如煉度儀和施食儀。


在香港地區演習不衰的《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中,將人生的冤對概括為十 種,即“十傷”:殺傷、自縊、溺水、藥死、產死、伏連、塚訟、獄死、邪妖、積生。 其中“積生”冤對是因為“縱倖免於人間,必縈纏於地下”的人際冤對的延續,只有 “邪妖”冤對是非人際的內容。北宋末年和南宋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織, “累世仇讎,曆推遷而不釋”的人際關係,便成為科儀經文中有關“冤結”的主要內容。 至於解除冤結的方法,除了祈請神靈寬恕以外,還採用符、咒、訣等方術化解冤結。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地方,人民生活於冤結之中,怨天怒人,生活動蕩。道教中人寄以宗教方式為社會上表上蒼祈禱,指禱告神明以求平息災禍,期上天憐憫、福慶延長,解冤釋結,重回安居樂業的景象。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9 12:2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