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6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各國玉石] 雅石一山水景石之真與似(二)【5P】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7-29 11:18: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五代時期荊浩.關仝.董源.(僧)巨然.繼承了唐代山水畫的基礎.再從各自對居處山水之體會轉化為藝術的形象。

董源.字叔達.為江南鐘陵人(今之江蘇南京) 南唐時任北苑副使.因居於溫暖潮濕的江南丘陵 .傳其 摹本的(寒林重汀圖) 應近於董源古樸之風格.

描繪江岸山巒綿延.山勢則平緩圓暢.草木滋長.洲渚間映的江南風光。而岸上工筆人物呈迎送狀.雖小卻精。董源創造出屬於自已語彙的造形符號.

以披麻皴表示覆草.點子皴表示灌木.此兩種槪括符號都屬表現遠景的印象。而礬頭石則顯現江南土坡多為碎塊堆礨的現象。

董源乃是以皴線和苔點「狀物寫形」.並且在概括而不離形似 下表現江南山水之特徵。而此形式己如沈括在「夢溪筆談」

所言:「用筆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燦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這已明顯朝向抽象符號化發展了。

另一作品「夏山圖」中觀其畫.筆多用中鋒 . 並不強調變化.技巧.但全圖呈現一份寧靜恬淡的氛圍中.夾帶柔和的詩意.

此似拙實巧.含璞不露的意韻。得到後世極高的評價.一如米芾在「畫史」中言道:「董源平淡天真...近世神品...不裝巧趣.皆得天真。」

巨然乃南唐至北宋時期畫家 .原在江寧開元寺(今之南京)為僧.其畫師承董源.後來跟隨李後主入汴京.在開寶寺住了十多年.

親睹北方自然景觀.及受北方山水畫家之影響.開創了融合南北的新樣貌。董源畫作多為橫軸呈現平遠延伸的構圖方式山勢則低而平緩。

而巨然現存之作品多為立軸.呈現北方畫派山體高聳直立.深遠及高遠兼具.和北方畫派特色之大山大水雄偉的氣勢。

其傳世摹本可區分為二種風格.一為「層岩叢樹圖」寫實意味濃郁.而山形圖案化減弱.雖以董源披麻皴線為主.但己明顯淡化.

礬頭則多聚於山頂.點苔點出樹葉.筆法不侷限於中鋒.兼用側鋒.皴染並用.雖仍有董源之平淡幽遠.卻帶有平原景觀的煙林曠寂的意境。

其二之「蕭翼賺蘭亭圖」則是將披麻皴拉長.以符合大山之形狀.點苔則用破筆焦墨.並用礬頭讓山形的結構更為精實.不論是樹木.奔泉.道路皆寫實.

用墨濃淡合度.至此董源之簡潤感覺已消失.呈現出一種高曠酣暢的意境。關仝.長安人.五代後梁到北宋初時期的畫家.其山水畫早期師法荊浩.

後來自成一家。人稱其山水畫為(關家山水.)將其與荊浩稱為荊關.其山水畫畫畫法近於荊浩.構圖以深遠見長.表現山之巍峨雄奇.

用筆老練深富變化.郭若虛在「圖畫見聞誌」論其畫:「石體堅凝.雜木豐茂.台閣古雅.人物幽閒者.關氏之風也。」

傳為其畫作之「關山行旅圖」圖之上層巨峰高峙.氣勢雄奇.峽谷間之溪流則漸遠漸深.符合遠取其勢而近取其質之原則.與荊浩比擬.

其筆簡而景疏.卻更顯氣壯意長.其所繪山石外形奇特.整圖用筆簡而老辣.皴擦墨染並用.氣韻深長.林木則有枝無葉.表現蕭瑟寒林之意味.呈現雖亂卻工整.雖簡卻有稚趣的感受。






荊浩.字浩然.為沁陽人.(今之河南濟源)後梁畫家.唐末動蘯時期隱居太行山的洪谷.自力耕種.故自號洪谷子.因長期居住於山林中.

繪松達數萬本.對於自然景觀有深刻的觀察體認.其總結唐人用墨之經驗.而自成一家.開創以描寫大山大水為特徵之北方山水畫畫派.

傳為其作之「匡盧圖」畫面呈北方地貌.構圖則取遠景.圖中上下部份留空.而主峰雄峙.下瞰窮谷.前後山之景深比例諧調.

乃宋人所言之「三遠」兼偹。畫則先將結構及輪廓線繪出.加上短條皴表現出質感.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結構嚴謹.質感堅硬。

此對其「筆勢論」所言:「筆絕而不斷謂之筯.纏縛隨骨謂之皮.筆削跡堅正而露節謂之骨.起伏圓渾而肥謂之肉。」

並釋:「筯死者無肉.跡斷者無筯.茍媚者無骨。」其認為需將此四種筆跡作有機的統合於畫中。荊浩綜合個人創作心得.撰成「筆法記」

另名「畫山水錄」一書.為中國笫一本討論山水畫論之著作。雖有殘損後經宋人增補.全書主旨在探討如何解决山水畫中之「真」和「似」的問題。

作者藉着在神鉦山為古松圖真.並借從石鼓岩叟授受筆法.以問答方式就圖真來發表已見。當裝飾性之山水畫日漸衰退而水墨山水日趨成熟時.

荊浩總結了隋朝姚最所提出之「心師造化」及中唐張璪之「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揭倡畫家在作畫時應忠實反應客觀物象並發揮畫家之主觀動能。

而張璪並未就應如何「師造化」如何「得心源」加以說明.而荊浩用謝赫六法中之形.神 論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合一並統合其創作經驗.

匯成其山水畫之「圖真論」。其主張「真」和「形似」雖有聯繫卻有不同.師造化即要「圖真」而「真」並非「似」即是說「圖真」

不能只表面似之而已. 應「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華.取其華。物之實.取其實。不可執法為實。」否之「苟似可也.圖真不可及也。」

即是說要忠實於客觀之物象.擷取其固有特徵.不得擅改客觀事物.按其原來面目來表現。對「實」與「華」之論述.乃繪畫和物象之關聯.

即要經由形似「圖真」.又不得只「表面形似」卻「不真」。又言:「凡氣傳華.遺于象.象之死也。」由此可見其所言之真.雖不完全等同樸素.

却已有了樸素之內涵。畫論中所說「形似」淺顯易懂.而「神似」則區分為二.一者客觀的存於自然物象間之精神.二.主觀移入感情而物我合一之精神。

對照北宋晁以道說:「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蘇軾則說:「繪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此對好友之言論乃互補的.

就蘇軾之繪畫思想其重視之「似」為「神似」而非「形似」。形似乃追求物象之表層形式及紋飾.如繪寫人物時.不去表現人物之個人性格.

卻只繪寫其外表及服飾.畫家為了得「神似」.就得掌握物象的「本質」。就其「論人物傳神」中論道:「傳神與相一道.欲得其人之天.法當於眾中陰察之。

今乃使人具衣冠坐.注視一物.彼斂容自持.豈復見其天乎?」如上可見其對神似之重視了。此即由不改物形.且畫中態亦達致物外形及畫外意.更是從客觀之景或境而入主觀之情境了。

若只知客觀之境.那便是如蘇軾所言目光如童了。荊浩亦認為山水畫中的景需表現出「山水之象」其言道:「山水之象.氣勢相生」又言「其上峰巒雖異.其下岡嶺相連。

掩映林泉.依稀遠近。夫畫山水無此象亦非」即是指應將山水的空間作有機之聯繫.並統合來作整體之描繪。其並言道:「似者.得其形.遺其象。真者.氣質皆盛。」

其以為「真」和「形似」之不同在於未抓住山水之特質.景物內在聯繫.及氣勢之相生.此乃為不具生命的失敗形象。

故荊浩將失敗之山水畫歸納為二:「有形病者.花木不時.屋小人大.或樹高於山.橋不登彼岸.可渡之類是也。如此之病.尚可改圖。

無形病者.氣韻俱泯.物象全乖.筆墨雖行.類同死物.以斯格拙.不可刪修。」就其觀點有形病.連外部之形似都未達.乃明顯是失敗的。

而無形病.則未能體現物象之內在聯繫.故徒有形式.毫無生機.氣韻了。此二病其以為乃是未經「渡物象而取其真」的過程。

此即指需透過由客觀物象之表象及內的清楚認識後.在不背離物象之具體特徵下.真實將大自然內在的生命力表現出來。





來源:璞石雅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玫瑰的溫柔只為懂得上進的人綻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11: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