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1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各國玉石] 雅石一山水景石之真與似(三)【5P】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17小情人~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7-29 11:22: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丸の小羽 於 2019-7-29 11:27 編輯

















在荊浩提出筆法記之前.謝赫所提出的「氣韻生動」被視為藝術成功之凖繩.而對人物畫如何方能達到「氣韻生動」

也已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例如有否表現人物骨相表徵.氣質風範.及展現其內心世界.並進而表現畫家之立意。而山水畫之發展遠比人物來的晚.

但及至晚唐時期的張彥遠等都未對山水景觀之「氣韻生動」的理論作具體闡發。而荊浩在「圖真論」中則賦於山水景觀氣韻生動的具體意涵。

在「松之氣韻」言道「子既好寫雲林山水.須明物象之源。夫木之生.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從微自直.萌心不低.

勢既獨高.枝低復偃.倒掛墮於地下.分層疊於林間.如君子之德風也.如畫飛龍蟠虬.狂生枝葉者.非松之氣韻也。」「柏之生也.動而多曲.繁而不華.

捧節有章.文轉隨日.葉如結線.枝似衣麻.有畫如蛇如素.心虛逆轉.亦非也。」此段松柏文論闡明其所言氣韻之形象即要合於物性.尚要體現「如君子之德風」

就物性言其松柏不僅只是自然可視之形象.亦為觀照自身審美對象及感知。另從審美理想中其以為具偹「君子之風」之松樹方才有氣韻.若是將松繪成

「飛龍蟠虬.狂生枝葉」那便已不是松之氣韻.若非松之氣韻自然不得松之真了。荊浩賦於真之內涵.為搜奇創真.如此則真景便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創造出來的.

也是畫家搜奇得來的成果。對照明代董其昌在「畫襌室隨筆」中言:「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 畫家以古人為師.已是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毎朝起.看雲氣變幻.絕近畫中山。

山行時見奇樹.須八面取之。樹有左看不入畫.而右看入畫者.前後亦爾。看的熟.自然傳神。傳神者必以形.形與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託也。」其之師法自然雖非為具象山水寫真.

而是從景物提煉粹取出新的語彙.尋找出一條抽象的方向。此與荊浩之明物象搜奇乃異曲同工 。而清代之宫庭畫家唐岱更明白指出畫家須遍歷名山大川搜盡草稿.

其在「繪事發微」中言道:「自古畫有三品:神也.妙也.能也。而三品之外.更有逸品。古人分解三品之義.而何以造進能到三品者.則古人固有所未盡也。

餘論欲到能品者.莫如勤依格法.多自作畫。欲到妙品者.莫如多臨摹古人.多讀繪事之書。欲到神品者.莫如多遊多見。而逸品者亦須多遊。

寓目最多.用筆反少.取其境界幽僻.意象穠粹者.間有一寓之于畫。心溯手追.熟後自臻化境.不羈不離之中.別有一種風姿。故欲求神.逸兼到.

無過於遍歷名山大川.則胸襟開豁.毫無塵俗之氣.落筆自有佳境矣。」


另石友常用之「捨形悅影」在此作一簡單說明.徐渭在「徐文長集」中「書夏珪山水卷」言道:「觀夏珪此畫.蒼潔曠迥.令人捨形而悅影。」

此「形」為論山水畫 之具體形象.影則指觀者之印象.說明其主張之「不求形似」需用一定之「形似 」來體現「影似」。晚于徐渭之唐志契更進一歩在「繪事微言」

中說道:「昔人謂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然則影可工緻描畫乎?.....是以有山林意趣 者.多取寫意山水.不取工緻山水也。」即影不可描繪細緻.

須比形概括.另山水畫之留影即比同於人物畫之傳神.或花鳥畫之寫生.也就是說影不僅是外在之形似而已.而更應體現其內在的本質.其不離形.卻高於形。

而一些畫家見竹影而繪墨竹.元代張退公「墨竹記」中言:「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後傳肖悅.因觀竹影而得意.故寫墨君以左右。」而清代王樃「畫竹淺說」

言道:「五代 李 夫人描窗上月影.創寫墨竹。」而一些畫家依樣取得創作的靈感。如鄭板橋:「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

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而蘇東坡之寫意人物肖像亦得於燈下.

傳神記中言道:「吾嘗於燈下顧自見頰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吾也。目與顴頰似.餘無不似者.眉與鼻口可以增減取似也。」

古代畫家因觀影而悟法.發展成簡約的水墨畫。而影照紙窗或壁.此即將立體形象化為平面.亦由原來三度空間轉成二度空間。於此色彩消失了.

繁縟枝節亦簡化了.只現墨色卻更槪括而簡明扼要的將整體特徵照出.雖因日光之光線角度而略有變形.或更近物象原形.而其神不失。

故爾稱其為畫形.勿寧稱為繪影更為恰當。徐渭主張「不求形似求生韻」可對照「徐文長集」中「畫百花卷與史甥題日漱老謔墨」

詩曰:「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謔塗花卉。藤長刺闊臂幾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蘆依樣不勝揩.能如造化絕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撥皆吾五指栽。

胡為乎.區區枝剪而葉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撥開。」詩中雖未正面答覆何為生韻.却提出不得如翻版般「依樣畫葫蘆」且不得仔細的「枝剪而葉裁」.

要訣為「皆吾五指栽」也就是由畫家自主之「能如造化絕安排」。即是畫家胸懷造化.按自身感情思想來决定.並籍此表達自家性情.情操.亦即「真面目」。

就此徐渭之「捨形悅影」與「不求形似求生韻」此已非為「神似」.亦非「神與意合」而是以「意」為主軸。但其亦非完全不求形似.而是以影代形。

而徐渭也為後來主導中國繪畫思想之「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理論奠定基礎。





來源:璞石雅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玫瑰的溫柔只為頑石綻放~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1 16:3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