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這一段裡共有四願,從第二十八到第三十一願。第二十八是「國無不善願」。
我們在《阿彌陀經》裡也看到「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跟這一願完全相應。
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惡趣,惡趣的名字都聽不到,所以稱為極樂世界。從這些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一些。
從第二十八願至三十八願,說明西方世界眾生之緣,顯示極樂世界的眾生,無量功德,自在受用,成就極樂名號所含的真實義。下文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這裡沒有差別,無量無邊的世界,九法界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皆是平等的成就。
這是極樂世界第一功德,『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什麼是「定聚」?佛在經上把一切眾生,常用分類的方法來解釋,所謂「四聖六凡」,這是分類的方法。
二乘、三乘也是分類的方法。《仁王經》把菩薩分為五忍,亦是分類的方法。
《華嚴》將菩薩分為五十一個階級,也是分類的方法。
佛在經上也有將一切眾生從修行成果上分為三類:一是「正定聚」,一是「邪定聚」,一是「不定聚」。
這也把九法界的眾生,包括盡了。什麼是正定?
正定就是他修學得如理如法,方法與理論相應,必定證果,決定有成就,就是「正定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