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2-25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99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1163
- 相冊
- 0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赤星 於 2019-8-15 11:40 編輯
我個人覺得拘泥在漲工資徒增資方成本這件事情,可以討論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市場的競爭型態從90年代就已經開始走衰,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產業的獲利降低,說來說去還是要怪對外銷售技巧總是削價彼此競爭,短期搶單的持續性結果導致長期的產品原料價格持續走低. 等到原料成本受不了漲的時候也不能直接反映在終端產品的售價上,總歸一句話這都是原先的競爭模式的糾由自取.
業者不能把市場搞得烏煙瘴氣之後,再來抱怨不能呼吸.
產業本來就該思考如何轉型,提升工藝作出市場區隔,把品質提升避免在同一塊低價市場廝殺,要讓台灣過著像歐美日這樣的薪資待遇,首先就是要做出像歐美日這樣的原料品質.
但很顯然的,台灣企業主多半都是被動的,好運一點的可以汲取政府奶水透過補助轉型,運氣差點的也能透過經理人業配拉高身價轉手整併. 政府調整基本薪資是規劃中的規劃,至於企業主要在抱怨這樣會徒增成本,那就只能怪自己總是坐井觀天,總是期待哪天能天降甘霖搭救你.
我必須說這樣的想法是病態的思維,不提升企業產能當下卻優先抱怨人事的支出素質跟投報率...如果資方審本逐利到這程度,那不如趕緊規劃哪時候要出售打包洗洗睡還比較實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