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腸道性發炎 易被誤診大腸激躁症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8-16 00:37: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腸道性發炎 易被誤診大腸激躁症

我們都有相同的經驗,在某段時間曾經沒來由的發生腹部不適的情形,症狀或許時有時無,伴隨著腹瀉,但或許又有時便秘,大多數時候或許不以為意,真的受不了就醫後,得到了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或稱大腸躁鬱症)。

在亞洲,估計有大約10%的人患有大腸激躁症,它被認為是一種功能性的腸道疾患,但其中真的沒有其他可能嗎?

發炎性腸道疾病為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形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初期症狀表現與大腸激躁症非常類似,患者會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

過往發炎性腸道疾病被認為是罕見疾病,近來卻發現罕見原因可能是我們過去太過輕忽這個疾病。依據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資料顯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從1998年至2013年,15年間的患者人數已暴增26倍。

由於症狀相近的關係,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常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然而兩者的治療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發炎性腸道疾病要是能夠早期被診斷出來,並且接受合適的治療,除了能夠改善症狀,使患者不再受苦之外,也能夠避免腸道因長期慢性發炎而產生的併發症,如貧血、腸道狹窄、腸道瘻管、甚至感染、敗血症等。

發炎性腸道疾病除了腹部症狀之外,也可能出現肝膽道、皮膚、關節、眼睛等部位的症狀,診斷上常常需要內視鏡來確認腸道黏膜發炎受損的狀況,並且切片由病理科來做顯微鏡診斷。

治療上,若發病時症狀較輕微,可以口服抗發炎藥物治療;若是症狀較嚴重,就可能需要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倘若病症非常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就必須動手術切掉受影響的部分,但腸道必須要有足夠長度,才能夠充分吸收營養,維持身體所需,不可能無限制地切除患部,因此越早發現、越早接受藥物治療,控制發炎就顯得格外重要。

若您有長期腸胃不適、反覆腸炎、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甚至合併黃疸與關節疼痛等症狀,應該到胃腸科接受進一步的評估與檢查,以免延誤病情。(作者為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4 04: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