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9-4
- 最後登錄
- 2025-9-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34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921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甲文昌祠重見天日 修復工程通過豪雨考驗
民眾網 2019/08/16 15:05
〔記者諸葛志一臺中報導〕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一期修復工程完工,罩了 7 年的鋼棚拆除,屋頂剪粘及泥塑終於煥然一新重見天日,曾經嚴重漏水的屋頂通過連日豪大雨的考驗,爭取修護經費的市議員吳敏濟16 日召集會勘,文資處預估 10 月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後即可入火安座,重新對外開放。
文資處長李智富表示,早在 101 年吳敏濟議員即要求市府整修文昌祠,當時受限於經費,僅搭起鋼棚罩住,防止漏水情況進一步惡化。修復工程始於 105 年 10 月,市府編列 2300 萬元經費,106年 6 月發現正殿西施脊灰泥脫落斷裂,工程停工。吳議員協調文化部文資局爭取補助 835 萬元用於變更修復工程,今年 7 月 23 日一期工程完工,正等待驗收。
李智富指出,整修重點在正殿與三川殿屋頂的剪粘、泥塑、防水 、西施脊補強、木構架及瓦片檢測,剪粘及泥塑出自文化部列冊的文化資產保存者董添益之手,作品上有其親筆簽名,充分展現其自信,並接受各界指教之意。五文昌神像的手腳因蟲蛀嚴重,也請至麥寮由專業佛像師傅修復。為了加強屋頂防水,營造公司在設計的二層「摩式防水」之外,額外多加一層防水毯,完工以來,連日豪大雨都安然無恙,品質令人放心。
李智富表示,火災是木造古蹟的最大威脅,多半肇因於不斷增加照明,線路負載過大,即將進行的二期工程,除了正殿後坡剪粘之外,就是更新機電設施,重新配置線路,安裝低功率的 LED 燈。同時配備二組古蹟適用的細水霧滅火器,管理人員可於消防人員抵達前初步滅火,特殊藥劑不損害彩繪,輕柔的水霧也不會沖壞古蹟。二期工程只需 45 個工作天,預計在 10 月可以竣工,移交大甲區公所管理,擇日進行入火安座儀式之後,祿位及眾神像將回到文昌祠正殿內,分左右供奉。
吳敏濟表示,文昌祠是甲安埔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信仰中心,信眾捐款點光明燈祈求考試順利,其盈餘每年有二、三百萬元,區公所應該至少保留一半以上,用在文昌祠平時的保養維護工作上,不要等幾年後又要花大錢,全市有 162 座古蹟及歷史建築,單靠市府編列預算是遠遠不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