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心血管疾病危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9-13 07:58: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心血管疾病危機!

林女士才50出頭就因胸悶送急診,經心臟科確認為冠動脈硬化並置放支架,病患沒有特殊的家族病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而值得注意的是——她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陳政宏強調,早在十年前風濕科即呼龥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早發性心肌缺氧、梗塞危機,研究顯示其發生率約為一般人的三倍;然而患者、甚至醫師多集中注意力在治療關節症狀,尤其患者可能未必符合傳統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就像林女士,年紀不大、相關危險因子評估也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卻突然發病。」陳政宏表示,這提醒我們要更小心看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機」,因為長期慢性發炎與缺乏運動就是造成血脂代謝異常與血管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


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應在半年內控制病情達到緩解,或至少使疾病活動度降至最低。

陳政宏提醒,患者要注意傳統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抽菸、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體重等,建議平均半年至~1年定期檢測,若有異常則縮短為每3個月檢測一次,一旦達治療標準則應積極治療。陳政宏表示,基本上心血管疾病用藥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並無衝突,風濕科醫師也會為患者把關。

更重要的是「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應在半年內控制病情達到緩解,或至少使疾病活動度降至最低。」陳政宏說,要爭取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病情,初期往往要合併使用多種藥物,每隔3個月評估治療成效,隨著病情改善再逐步調整減量,若治療效果不理想可考慮換藥;在穩定關節發炎後鼓勵患者從事自身能負荷之體適能運動更能控穩血脂代謝異常之風險!

陳政宏強調,從傳統免疫調節劑邁向生物製劑、標靶口服藥物等新藥的蓬勃發展後,臨床上高達7、8成患者能達到治療目標,而患者不配合治療、自行減藥,是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最常見的原因。他呼龥患者若有任何不適反應或需求都可以和醫師討論,「每個人體質不同,用藥也會有個體差異,例如標靶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的效果相當,但可能有人對針劑反應不好,再嘗試其他口服替代藥物即可。」陳政宏表示,如何第一次就幫病人選對適合用藥?目前還沒有答案,只能「用了才知道」,但至少隨著藥物多元發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選擇也愈來愈多,只要早期診斷、積極治療,不但能免於關節變形,更能預防其他共病,尤其是足以威脅患者生命的心血管病變。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77893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16:5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