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智慧無痕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9-24 17:31: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智慧無痕
  
  若不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無見般若,是亦名被縛。若人見般若,是則得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得解脫。──大智度論卷一八.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
  
  此兩偈是說,不論你以為已見到般若或者沒有見到般若,都是未得解脫,相反地也都是已得解脫。
  
  這兩個偈子,乍看之下是彼此矛盾的。第一個偈子說,不論見不見到般若,都被煩惱束縛。因為未見般若的人,不知道有般若,也沒想要見到般若,因此是在煩惱之中。另一種人已知有般若,並且在追求般若,這本身就是執著;或者他自認已得到般若,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這也是個笑話,因為般若是無我的,怎麼會把有了智慧當成我了呢?所以自認得到般若,也是束縛。
  
  第二個偈子說,見到般若是得到解脫;相反地,不見般若也是得解脫。這是對智者或悟後的人說的。悟後的人即使告訴別人他見到般若,自己心中並不會執著般若。比如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已放下了自我中心,但他為了幫助他人,依舊處處說到「我是佛」、「我是大覺者」、「我是世尊」、「我是法王」、「我度眾生」。這究竟是執著,還是解脫呢?這是為了讓眾生起信心,所以告訴人他是佛,他已得解脫,藉此讓眾生知道,他是值得依靠的人,是能讓眾生得解脫的人,要跟他學習。這些「我」字,是為眾生而說的假名,不是為了凸顯佛的自我而說。
  
  「若不見般若,是亦得解脫」,對於大徹大悟之後的人來說,般若也是因為眾生需要而立的假名,在他們悟者的心中並沒有任何痕跡叫作般若,這才是真正得解脫。倘若某人自己認為有智慧,自己認為已解脫,自己認為於眾人之中高人一等,這是固守著自我價值、自我成就的心象,乃是傲慢自大,不是解脫自在。
  
  我常對修行已有一點心得的人說:不要執著悟境,不要等待開悟。如果真的開悟了,不要大驚小怪,逢人就顯示自己已經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心中了無痕跡,如果有開悟的感覺和開悟的傲氣,那是證明你不是真悟,未得解脫。
  
  世間有些人自稱他們是解脫者、大師、大禪師,或者自謂最高最究竟的自在者,很難講他們是否名符其實。如果是方便法,讓人起信,那沒有問題;如果驕慢自大,自認為解脫者,那絕不是解脫。該如何判斷呢?但看他們在平常生活中是否有傲慢心?是不是和光同塵地平易近人?如果是在從事神化自我及個人崇拜的活動者,就可能是驕慢,而不是般若了。


聖嚴法師著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9-24 22:41:15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19-9-25 08:11 編輯
比如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已放下了自我中心,但他為了幫助他人,依舊處處說到「我是佛」、「我是大覺者」、「我是世尊」、「我是法王」、「我度眾生」。這究竟是執著,還是解脫呢?

《佛本行經》以佛眼觀見。三千界如
《父子合集經》智者觀諸世間法。 譬如鏡中現影像

《思惟略要法》
凡夫未得慧觀。見諸虛妄之法有種種相
得實相者 觀之如鏡中像


見世間如鏡像。這就是到般若實相

某人是執著解脫
這要根據他是否有見到般若實相 來判斷
而不是根據他講了什麼話 來判斷

一個人若未見般若實相,就算他講得滿口大道理,他仍然是執著的凡夫眾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2 20:3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