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
我喜歡龜甲石,喜歡那種自然奔放的線條,喜歡那種上帝雕塑的造型,完整無傷的龜甲固然很美,不過仔細玩味,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那種似乎帶有某種程度的遺憾,更有想像的空間。
週五到國姓因為時間倉卒,利用半小時時間到鐵丸陳那邊去拜訪,一年多沒見面,沒想到陳老闆還記得老夫。
在店裡堆積如山的龜甲石中挑這一顆破龜,回家用鋼刷、鬃刷、牙刷及海綿砂紙清理過後,凹凸有緻。
這一顆是在牛坪坑溪石灘中挖起的,品藏和憨己當時還不相信露出一小節裂痕的就是龜甲,挖起厚直說見識到了。
在清理乾燥後,正面露出幾種不同顏色的石質,被石英紋分割成好多區塊,右上角的外殼已經破損,整體構造有些另類。
這是背面的景觀,如果那些石皮也經過長年的沖刷,整顆都是凹凹凸凸的,應該更有可看性。
這一顆帶殼的龜甲是呆頭鵝老弟贈送的,外殼及內部都清理得非常乾淨,從側面看,有如被吃掉一半的墨西哥餅,在部落格中回應這一顆,沒想到呆頭鵝老弟二話不說就郵寄過來,真是感謝。
灣月造型,也像是腎臟型態,正面看彷彿是切開一半的腰只,筋路和腺體都很明顯。
這一顆也是帶殼的龜甲。
好多年前長福一號橋還沒拓寬時就經常到橋下石場採石,那時的溪床跟現在全然不同,撿到這一顆破龜時,外皮已經都在溪水中翻滾沖刷得幾乎不存在,雖然只有手掌大小,卻很討喜。
這一顆黃龜在我採集的國姓龜甲群中,算是元老級的。
週五先到長福一號橋下溯溪而上,大石上一些不值一看的棄龜都還濕濕的,已經有石友在前面尋過,沿途幾乎找不到稍微可看的龜甲。
在溪水中找到這一顆全都是青苔覆蓋的龜甲,略成缽狀,中央有一凹洞,從洞中向外延伸一些石英線條,拿給鐵丸陳看,覺得還不錯。
這顆斷面已經被水洗得非常光滑,在溪水中不知已經隱居多少歲月,雖然龜甲紋寥寥可數,但是衝著造型,還是把它帶回家,一番刷洗後還是青苔味道甚濃。
龜甲石從母岩中掉落溪中,一路經過溪水的沖刷,大水的翻滾摩擦、碰撞,多少都會有破損,尤其是龜包必須裂開後才能顯出內在之美,因此石體多少都會有缺陷,這些缺陷只要不是新傷,更能顯出自然之美,石友以為然否?
來源:老夫的石頭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