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6-7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2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997
- 相冊
- 5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中華民國空軍軍歌
中華民國空軍軍歌
民國35年,當時的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將軍,希望訂製一套沒有殺伐氣,沒有時空環境限制,讓空軍官兵永遠愛唱的軍歌。 當時空總政訓處主任「簡樸」,為了執行命令,特別組織了一個籌備小組,由政訓處第四科科長胡克敏少校負責承辦全部作業。這個小組首先公開徵求詞曲,但到了三十五年底,應徵的數千件作品中,卻沒有一首讓總司令滿意的。 有一天,周總司令突然到政訓處,笑著說:「政訓處人才濟濟,求人不如求己,為什麼不先自己寫寫詞兒呢?」這一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簡樸主任茅塞頓開,當晚立即寫下了空軍軍歌,第二天呈給周總司令過目後,除第二段首句的「矢志為空軍」被改為現在的「盡瘁為空軍」外,周總司令大為滿意。 這裡有短小插曲不能遺漏,當時負責全部事宜的胡克敏本身與作詞、作曲演唱毫無關係,卻是成就所有歌曲的靈魂人物。由於他跟劉雪庵私交很好,而這位名重一時的作曲家住在蘇州,胡克敏特別把他請到南京。飄逸、慷慨的劉雪庵,未要求任何代價,一口氣就答應下來。
劉雪庵的速度相當快,大約一星期完成一首曲子。每完成一首,即交由空軍樂隊等單位演練,周總司令都感到十分滿意,唯獨《西子姑娘》一曲,首先寫成的是三四拍華爾滋節奏的曲子,周總司令認為好聽不好唱,恐難流行,於是又譜出二四拍子探戈節奏的曲調… 據說劉雪庵先生在創作空軍軍歌時,親自到機場跟著飛行員一起生活數月,每天聽著發動機的聲音,從起飛到高空,譜出了這首非常雄偉輕快的空軍軍歌,讓人感受到飛行員發動飛機遨翔祖國河山,守護領空的畫面。
空軍「忠勇」軍風,即是「忠於國家、忠於職守,勇於負責、勇於犧牲」的精神。空軍自建軍以來,於國家憂患中成長而壯大,尤在歷次空戰中前仆後繼出生入死,均能以寡敵眾,創造輝煌戰績,因而樹立「忠勇」軍風及奮不顧身誓死完成任務的傳統精神,維繫國家民族之生存於不墜。
我國空軍建設雖議於清末,實則創始於國父孫中山先生之航空建設思想。民國二年,國父為籌款興辦航空,致書南洋同志,指出飛機為近世軍用之最大利器,首創航空救國之偉論,鼓勵同志學習飛行,並派遣同志出國精研航空技術;民國十八年先總統蔣公擴建空軍,首創航空班於南京,奠定革命空軍,民國二十一年復擴設為中央航空學校於杭州,從此空軍革命教育得以養成、革命精神得以奠立。
空軍軍歌
作詞:簡樸
作曲:劉雪庵
使用:民國35年
凌雲御風去 報國把志伸
遨遊崑崙上空 俯瞰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 雄關要塞
美麗的錦繡河山
輝映著無敵機群
緬懷先烈莫辜負創業艱辛
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
同志們努力 努力 失勇失勤
國祚皇皇萬世榮
盡瘁為空軍 報國把志伸
那怕風霜雨露 只信雙手萬能
看鐵翼蔽空 馬達齊鳴
美麗的錦繡河山
輝映著無敵機群
我們要使技術發明日日新
我們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
同志們努力 努力 同德同心
國祚皇皇萬世榮 |
|